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11
⑧我們從后洞行至前洞,沿先哲折回之路繼續前行。離“荊公回步”不遠處,一塊巨巖上雕刻著王安石“三不足”精神,即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這使我想起王安石兩度為北宋宰相,銳意革新,堅持變法,關切民生疾苦,推行新政,力圖富國強兵,其政治影響深遠;兩度宰相被罷,保守派執政全部廢除新法,王安石變法革新失敗,歸隱鐘山,憂憤成疾而卒。
⑨出華陽洞,我們才知洞深1 600米,內有十大景區,102個景點。走在崎嶇的下山山道,褒禪山芳草萋萋,樹木蔥綠,林立怪石濕濕漉漉,空氣清新,心曠神怡,我總覺得王安石與褒禪山有緣。也許,褒禪山因王安石名揚天下,王安石因褒禪山名垂千古。后來人,應學先哲為實現遠大抱負不懈奮斗之精神。
1.文章第④段說“褒禪山的精髓是華陽洞”,為什么這么說?請聯系上下文分析作答。
答:
答案 華陽洞內景色奇偉、瑰怪、險妙,是褒禪山的精華所在;王安石游褒禪山也游了華陽洞,而且他還于
此留下了關于如何獲得成功的思考。
2.第⑤段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來寫洞內之景?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
答案 排比、比喻(博喻)。排比,加強了語言氣勢,使之更具有誦讀性;比喻,形象生動,給人以真切可
感性。
3.請結合文章,聯系相關知識,說說王安石的“三不足”具體表達了他哪些精神。
答:
答案 勇敢向前的無畏精神——他認為不要在乎天變,也不要憂慮人言,要勇敢前進;銳意變法的革新精神
——他認為舊有的東西不值得效法,要堅持變法創新。
4.文章雖是游記,卻也和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一樣,游而有感,請你具體說說,作者游山都產生了哪些感想?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