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11
(2)不同意。人們在交際、交往中難免誤解,有了誤解就需解釋(當解釋時就解釋),這樣才能及時消解誤會,贏得諒解,以及內心的安寧。
二十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年 味
北 塬
①記憶中的年味總是伴隨著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年貨逐漸變濃變稠的,那些在當時看起來十分誘人的年貨也是隨著年關的一天天臨近而逐漸增多的。從某種意義上講,我記憶中的年味是留在舌苔上,在這個年味越來越淡的年代,我開始懷念并細細咀嚼關于年的一些零碎記憶,而惟有留在舌苔上的記憶是豐厚而綿長的。
②小時候,總是盼著過年的,那是蓄積了一年最熱切的盼望。我常常能憶起這樣一句話:臘月二十三,過年丟(剩)七天。過了二十三,房屋要徹底清掃一遍,手巧的姑娘媳婦著手剪窗花,剪各色各式的,貼在木格窗戶上,有人物、有風景、有反映農村生活的,也有抽象夸張的……村里人要送灶神,臘月二十三這天晚上,泡上一杯清茶,在自家的場心處把灶神送上天,據說灶神是回去轉娘家,一年當中,只有七天的時間,七天以后,也就是大年三十晚上,她又得回來陪這一家人一起過年。村里人總會香火不斷地燒上三天,既要給已逝的先人燒香,還要給灶神、天神、喜神、財神們燒香。總之,過年了,什么都可以忘,什么都可以省,惟獨香表不能忘也不能省,忘了香表就等于忘了自己的先人,更重要的是,恐怕要得罪眾神。
③我對過年的全部記憶是從一身嶄新的衣服開始的。只有過年了,我才能堂而皇之地向父親要一身新衣服,而父親往往在這個時候是極其慷慨和大方的。他甚至提前就準備好了做衣服的料子,盡管那些布料可能是他趕場時買的便宜貨,但做成新衣服,穿在身上感覺還是很洋氣的。特別是上衣的四個兜,上面的兩個兜能別好幾支筆,而下面兩個兜,就不愁掙的洋糖裝不下了。那個時候,撐得鼓鼓的兩兜糖才是最值得炫耀和滿足的了。所以,在過去,糖的真正味道反而淡忘了,那種本質的甜好像不是留給嘴里的倒像是留給兩個大衣兜的。
④小時候,盼著穿新衣服比盼著過年更讓人心焦和難熬的了。其實,當時對過年最直接的理解就是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雖然一身衣服從量身訂做到縫成前后要試好幾遍,但總感覺年前這新衣服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直到過年了,穿上身再不舍得脫下。大年三十晚上要坐夜,要一直坐到天亮不能睡覺,也不能犯困。我遵循這樣的習慣,反正有新衣服穿,還有一串鞭炮,鞭炮不能一下就點著了,那樣第二天手就得閑著,只好拆開一個一個地放,小鞭炮的聲音倒是挺響,膽小一點的還得把耳朵捂上,炸一聲身子也跟著晃動一下。
⑤三十晚上不想睡覺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廚房里不斷飄出的肉香味,肉要等到吃過晚飯了才能入鍋。村里人無論家境如何,大年三十都得煮一鍋肉。我兄妹多,母親就將肉全部剁成小塊,往往肉要煮到很晚,這是需要很大耐心的。我借故在院里放鞭炮,總會隔著廚房的紙窗戶偷偷聞上那么幾下,那鍋里像聚集了一年中所有的香氣。
⑥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過年的認識漸漸發生著變化,我的壓歲錢也由原來的幾毛變成幾塊、十幾塊,所以,我還是希望一年的周期變短變快一點。不僅如此,過年了,我不再只奢望一身新衣服。過去只在過年時穿的新衣服,平日里上學或者干活我都能舍得穿在身上了。在我的潛意識里,我家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富足了。有人說,年關,年關,是這一年中的一個坎,一個關。因為在過去,佃農們沒有自己的土地,只能靠租種地主的土地維持生計。每年的年三十,地主就開始挨家挨戶地收取租金。往往有的佃農一年的收成還不夠交地主租金的,年自然不好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