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11
答:
答案 ①引用“黃河之水天上來”,既襯托出中華文明歷史久遠,又形象地表現了中華民族的豪邁氣概。②引
用“欲渡黃河冰塞川”形象地說明中華民族曾歷盡磨難。③借用名人詩句,能激發讀者的聯想,增添作品的藝
術容量,提升作品的文化品位。
4.文章第十段刻畫的“鴨子”形象具有怎樣的特點?作者刻畫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答:
答案 ①“鴨子”形象的特點:新生,勇于探求,不畏困難。②作者刻畫這一形象,是為了藝術地表達寫作意
圖:贊美新時代的中國人民發揚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不畏艱難,努力追求新生活的精神。
九、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望 月
朱群英
朔月再轉,新月就現了。
新月臥在遙遠的天邊,懶懶地展不開蛾眉。秋風乍起,新月的臉就白了,我們的眼睛亮了。
我們是不知不覺來到秋天的。我們事先并沒有與新月預約,這時候我們邀月對語,月臺臨水,鼓樓生風,我們的思緒便染著月光疏影,悠悠地匝地,悠悠地斑駁。于是我們開始想像,很多細節已經無法想起,因為我們的所經之地有了太多的蹄痕,但我們能夠想像出與月相關的情節……
我們仰望的頭顱從此就定格在這個秋天。這秋天的山就瘦了,水就瘦了,風也瘦了,雨也瘦了。于是,我們向夜空發射一道一道的哲思之光,我們回收了一道一道的月痕,夢的月痕。
其實那月痕也是天體中的自然奇觀。我們的先祖之所以那樣惶恐,是因為他們有了太多的神話和幻夢:神話和幻夢正好是人類童年最富靈性的兩只翅膀。翅膀扇向遠古,月華生風;翅膀扇向未來,月暈致雨。現在,我們等待著日食、月食的再現,我們向宇宙投放更深長的影子,但我們不可以去遮擋太陽和月亮。我們只能一代一代頭頂日月的光環,登臺祭祖,入幃占卜,我們永遠也排泄不了我們心海中的潮汐。
又一聲蟬吟,花更瘦了,葉更瘦了。月影淺淺地浮起來,我們退入廬舍,倚窗而望。在時間的長河中,我們永遠是一群長不大的孩子,與日月相依為命。時間是我們的翅膀,拍擊著四季輪回的預言之岸。于是我們崖刻神話,口碑傳說,劍指春秋,簡載歷史,重問天地,重圓飛天之夢。女媧問天時,月似芽;后羿問天時,月似弓;秦王問天時,月似棱;太白問天時,月似船;東坡問天時,月似樽;清照問天時,月似鐮;阿炳問天時,月似弦。一彎月瘦了,又一彎月瘦了。我們端坐在映月的二泉邊,為半壁江山填詞,平平仄仄,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