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11
時間漸漸流淌,我們也顧不上了,我們還要趕路,去一個叫千燈的古鎮看望顧亭林先生。人們一群群離去,烏鴉返巢,嘩啦一下,天空里潑了墨,黑壓壓大兵壓境的離亂,一會兒,都不見了。有的特意接近舞臺邊緣按快門,對著這個女子,也不怕晃了她的雙眼。她不為所動,兀自高山流水走驚雷,是雁落平沙,是筆走偏鋒,整個把自己融入角色里,決不分身出來。我是最后離開的,回頭又望她一眼——她在夕光里驚艷奪目,驚艷是很悲涼的事情。她怎么知道我們是去趕路呢?她或許以為自己唱得不好,看客們才要走的吧。所以悲涼。其實,那些看客里,真正有幾人是懂得這個藝術的呢?
聽昆曲,最能感覺到光陰的走失。仿佛置身滿樹繁花,忽然有了身世之感。就像前幾日,站在單位三樓窗口望見一線之隔的高大榆樹上,滿天滿地紫芽怒綻——不覺又是一年,榆錢飄飛的時光仿佛昨日,轉眼,花盡了,葉殘了,時間凋零,又是一季春秋。昆曲與草木一樣,都是有生命的,她們一年年默默提醒著我們,走失的并非只有時間,還有一本本冊頁與詩篇。
白先勇先生半生癡迷文學,到臨了,都一一放下,騰出大塊心血給昆曲,自寶島演至內地,一次次謝幕,一遍遍暖場——那是熱血沸騰的不知疲倦。
文學與昆曲,不過是藝術形式的不同表現,她們來自心血,又歸于心血,滿天星光般被得到護佑——好比今夜,我在傾聽,有了更多的想像力,樂音不過是一種鋪墊,一種背景,我隱在昆曲的流水里緬想自己的身世。窗外月色倍明,早春的風吹在臉上比之深冬愈加割人。但昆曲是暖人的,始終懷抱一顆溫厚之心,又似一只手把風吹疼的臉撫摸。對,昆曲就是一種撫摸,文學也是一種撫摸。 (有刪改)
1.根據上下文,說說“棠棣之花”在文中的含義。
答:
答案 《棠棣之花》是郭沫若先生創作的一部話劇,它在這里是戲曲流派的意思。
2.根據文章內容,回答下面的問題。
(1)文章第四段為什么要詳細描述那個女子的嗓音?
答:
(2)為什么說昆曲的美用照相機是留不住的?
答:
答案 (1)①描述那個女子嗓音婉轉娥眉的烈,突出她技藝的高超。②反襯人群里沒有幾個人是真正懂得昆曲的,告訴她不必悲哀。
(2)因為昆曲的美是流動的,是靈性的無限流淌,是鮮活的,是伸手留不住的歲月,照相機框住的只是花紅柳綠的外形,不可能把神韻也留住。
3.文章倒數第二段敘述白先勇先生對昆曲的熱愛,有什么作用?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