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山居》學案
兩人青梅竹馬。他們至今都保留著一個特色,那就是在家的時候講四川話。有次余光中到四川大學演講,他征求校方,既然到了四川,是否就用四川話演講,后來校方告訴他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就用普通話吧”,余光中因此沒能有機會顯示他講四川話的才能。 從香港返臺后,余光中為躲避繁瑣的事務和各種交際,一直定居在高雄,在“國立中山大學”任教,盡管年過七旬,但精神矍鑠,幽默健談,不失赤子之心。他每天堅持工作,上課、創作、編書,樂此不疲。他的近作不時被大陸報刊轉載,一些大陸出版社要出他的作品集,他便不辭辛苦親自校對。 “國立中山大學”環境優美,緊鄰壽山風景區,南邊是世界排名第四的貨運港口高雄港,正西是西子灣,他的辦公室就在面海的半山腰。余光中面海低語:“在臺北時辦公室也靠海,不過是靠著中國臺灣東海岸,我看著太平洋有什么意思,看美國有什么意思。這也許是天意,現在我憑窗而立,便可直視海峽西面,盡管身在中國臺灣,我可以眺望對面的香港,可以一生守望著我的大陸。”(文/趙新兵 顧錢江) 附: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呵,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研讀拓展欣賞精品賞析 閱讀下列文段,然后思考后面問題。(一)書齋外面是陽臺,陽臺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彎,山是青郁郁的連環。山外有山,最遠的翠微淡成一裊青煙,忽焉似有,再顧若無,那便是,大陸的莽莽蒼蒼了。日月閑閑,有的是時間和空間。一覽不盡的青山綠水,馬遠夏圭的長幅橫披,任風吹,任鷹飛,任渺渺之目舒展來回,而我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晨昏,竟已有18個月了。18個月,也就是說,重九的陶菊已經兩開,中秋的蘇月已經圓過兩次。
海天相對,中間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藍光里,也還有一層輕輕的海氣,疑幻疑真,像開著一面玄奧的迷鏡,照鏡的不是人,是神。海與山綢繆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間,還是山誘俘了海水,只見海把山圍成了一角角的半島,山呢,把海圍成了一汪汪的海灣。山色如環,困不住浩淼的南海,畢竟在東北方缺了一口,放檣桅出去,風帆進來。最是晴艷的下午,八仙嶺下,一艘白色渡輪,迎著酣美的斜陽悠悠向大浦駛去,整個吐露港平鋪著千頃德碧藍,就為了反襯那一影耀眼的潔白。起風的日子,海吹成了千畝藍田,無數的百合此開彼落。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遠遠近近,零零落落的燈全睡去,只留下一陣陣的潮聲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節奏撼我的心血來潮。有時十幾盞漁火赫然,浮現在闃黑的海面,排成一彎弧形,把漁網愈收愈小,圍成一叢燦燦的金蓮。
1. 找出選段中對偶句式,并說說好處在哪里。2.第二段寫景中用得最多的修辭手法是什么?舉例說明這樣運用的作用是什么?3.“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遠遠近近,零零落落的燈全睡去,只留下一陣陣的潮聲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節奏撼我的心血來潮。”這句話中“心血來潮”怎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