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山居》學案
◆ 目標要點學法1.知識與能力:在整體閱讀和細節閱讀的基礎上,充分把握文中重要語句的含義和表情達意的技巧。2.過程與方法:自主閱讀和指導閱讀相結合,課內探討閱讀與課外拓展閱讀相結合,課內閱讀與課外寫作結合起來。3.情感態度與世界觀:通過閱讀本文和余光中的其他散文,體會作者含蓄的情感、傳神的文字,充分理解作者筆下的神妙的山水之美和字里行間的淡淡的鄉愁。◆ 識記理解積累字音 碧湛湛(zhàn) 莽莽(mǎng)蒼蒼 浩淼(miǎo) 赫(hě)然 綢繆(chóumóu) 闃(qù) 黑 棲(qī)定 天籟(lài) 姍姍(shan)來遲 諧(xié)趣 肩膂(lň) 肘腋(zhāuyè) 衣袂(mèi) 蹂躪(róulìn)字形 翠微—微小—紫薇 渺渺—縹緲—飄渺綢繆—荒謬 峭峻—俊俏諧趣—偕同 姍姍來遲—春意闌珊載浮載沉—載歌載舞詞義 莽莽蒼蒼:形容廣闊,無邊無際。浩淼:形容水域廣闊無邊。赫然:①突然顯現 ② 盛怒天籟:自然界的各種聲音。姍姍來遲:形容走路緩慢、從容的樣子。肩膂; 肩膀和脊梁骨衣袂:衣袖蹂躪:踐踏,比喻用暴力欺壓、侮辱、侵害。闃黑:形容遙遠、安靜、漆黑的樣子。蟠蜿:形容曲折修長的樣子。◆ 導讀剖析領悟走進作者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親原籍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1952年畢業于中國臺灣大學外文系。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lowa)藝術碩士。先后任教中國臺灣東吳大學、師范大學、中國臺灣大學、政治大學。其間兩度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國多家大學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政治大學西語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主任。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教授及講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時間兼任文學院院長及外文研究所所長。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至今馳騁文壇已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為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優秀翻譯家。現已出版詩集21種;散文集11種;評論集5種;翻譯集13種;共40余種。余光中的詩文創作及翻譯作品,祖國大陸有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廣州花城出版社、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安微教育出版社等15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余先生同時又是資深的編輯家,曾主編《藍星》、文星》、《現代文學》等重要詩文刊物。并以“總編輯”名義主編中國臺灣1970?/font>1989《中華現代文學大系》共15冊(小說卷、散文卷、詩卷、戲劇卷、評論卷)。余光中在中國臺灣與海外及祖國大陸文學界享有盛譽。他曾獲得包括《吳三連文學獎》、《中國時報獎》、《金鼎獎》、《國家文藝獎》等中國臺灣所有重要獎項。多次赴歐美參加國際筆會及其他文學會議并發表演講。也多次來祖國大陸講學。如1992年應中國社會科學院之邀演講《龔自珍與雪萊》;1997年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其詩歌散文選集共7冊,他應邀前往長春、沈陽、哈爾濱、大連、北京五大城市為讀者簽名。吉林大學、東北大學頒贈客座教授名銜。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曾朗誦演出他的名詩《鄉愁》。由人民文學出版社與北京圖書目錄》,收錄《余光中詩選》于其中。近年來,中央電視臺《讀書時間》、《東方之子》等欄目專題向國內觀眾連續推薦報導余光中先生,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