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社會科學類閱讀復習教案11
宋代文化教育相對普及,有文化的人與唐代比大大增加,而社會(特別是官場)對他們的吸納能力有限,于是一部分具有一般文化知識的分子被拋到游民的隊伍之中;元代由于蒙古人掌權,統治集團漢文化水平極低,數度停止科舉考試使得更多的文人士大夫墮入游民的隊伍。許許多多的文士從事過去為他們所不齒的通俗文學的創作,這是宋代以前所不曾有的文化現象。因為最早的通俗文藝作品是江湖藝人們創作的,所以在早期通俗小說和戲曲中便帶有抹不掉的游民生活的痕跡,并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游民對生活和歷史的理解。
宋代和宋代以后的社會風氣是崇文抑武,普及的老百姓對于戰爭武備很陌生(宋以前實行兵農合一的府兵制時一般農民也都接受作戰訓練)。因此,走投無路的人們一旦鋌而走險,那些具有游民意識的通俗文學作品便給他們以鼓舞和力量,甚至成為指導他們戰斗生涯的百科全書。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下層社會人們從事武裝反抗統治階級活動時戲劇化、小說化的獨特情景。如天地會的組織模仿《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小說;義和團的斗爭生活模仿通俗戲曲等等。同時,作品中游民們的冒險生涯與傳奇般的經歷對于聽眾或觀眾來說是引人入勝的審美對象,能引起他們的普遍關注。特別是對于生活平庸單調的人們或缺少生活經驗的年輕人更是如此。實際上,通俗文藝作品的發展與繁榮,與游民、游民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
14.下列判斷,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
a.“末作”應該也是一種職業,明太祖卻把它與不勞動、游手好閑者等同起來。
b.今人常說的“無業游民”,其概念與儒家的理解相近,與作者的理解差異較大。
c.盡管有差別,但儒家和法家都是從生活來源、生活狀況的角度理解游民的。
d.作者所理解的游民,比起清代統治者理解的游民,涵蓋范圍要更加狹窄一些。
答案 d
解析 作者界定的游民概念,外延更寬。原文說:“到了清代,統治者所理解的‘游民’實際上是游民中的腐
敗分子!
15.按照作者的觀點,下面四類人,完全不屬于游民階層的一類是 ( )
a.清代地痞流氓
b.宋代話本小說的作者
c.唐代低級軍官
d.元明時期的手工業者
答案 c
解析 軍官是社會秩序的維護者,不符合游民的基本特征。
16.根據文意,說說“流民”與“游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各是什么。
相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