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社會科學類閱讀復習教案11
中國畫運用的“散點透視”和西洋畫中的“焦點透視”迥然不同,焦點透視固然能把固定視野中的事物描繪得更精確真實,但散點透視卻因不受視圈的限制,便于把不能處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但又相互關聯的事物處理在一個畫面中,因而表現出更大的完整性和敘述性。正因為散點透視有這樣的特點,其在《韓熙載夜宴圖》《清明上河圖》《長江萬里圖》《江山如此多嬌》等長卷中被廣泛應用。如宋代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畫卷從右向左,描繪了從鄉村到城市的一路景色,寂靜的郊野、來往的船只、熙攘的人群、熱鬧的灑樓……畫家的視點是流動的,隨著流動的視野展開了一幅汴城內外的全景圖。
散點透視是通過流動的視角來取景,強調“流動”二字。若就視角與景物高下位置關系而言,中國畫又常常愛用俯視視角和平視視角來取景,潘天壽先生說:“如果要畫故事性的題材,可用鳥瞰法,從門外畫到門里,從大廳畫到后院,一望在目,層次整齊。而里面的人物,如仍用鳥瞰透視畫法,則縮短變形而很難看,故仍用平透視來畫,不妨礙人物形象動作的表達,使人看了滿意而舒服。”(潘天壽《潘天壽美術文集》,人民美術出版社,1983,164頁)鳥瞰法就是俯視視角,就像鳥兒在天空俯瞰地面,則取景可以極大,表現較大的場面。不過場景中的人物則要用平視法,才能細致地表現人物的動作情態。
(節選自汪燕崗《古代小說的插圖》)
5.下列對“木刻版畫”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木刻版畫是刻工將畫家的畫稿在木板上雕刻好,然后再印刷出來的藝術作品。
b.木刻版畫在畫面上不受任何視點束縛,可把不同時間的事物刻在同一幅版畫里。
c.木刻版畫打破固定視圈的限制,可把不同視圈內觀察到的事物組織在一幅畫里。
d.木刻版畫有幾條清晰的視平線,幾個不同的視點,能把物象的各個側面表現出來。
答案 d
解析 原文里說“畫面似乎有幾條不同的視平線,幾個不同的視點”,而不是“清晰的”。
6.下面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王伯敏先生對木刻版畫特點的解釋強調的是時間性,陳兆復先生的解釋強調的是空間性。
b.《清明上河圖》能把從鄉村到城市的一路景色都繪制在一幅長卷里,正是采用了散點透視法。
c.中國畫從門外畫到門里,從大廳畫到后院,可用俯視視角;畫院里的人,則要用平視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