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考綱解讀復習教案
由于訟師的名聲太臭,到了近代,為了引進西方的法律,在翻譯西文中lawyer一詞,學者們還是動了腦筋的。日本當初引進西方法律時,把律師翻譯為“代言人”,后來又改為“辯護士”。這個譯法沒有被中國的學者沿用。就想出了“律師”這個詞。成書于1879年的薛福成《籌洋芻議》,大概是最早采用“律師”一詞的。以后律師一詞被普遍接受。民國成立后的不久就公布了第一部律師法律,這樣在歷史上第一個開業律師被殺兩千五百多年后,中國才有了正式的律師。
——(摘自《豸的投影》,上海三聯書店)
6.下列有關“律師”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鄧析是我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專門幫人打官司的專業“律師”。
b.律師是替人們進行訴訟活動的,古代把從事訴訟活動的人稱之為“訟師”,或者叫做“訟棍”。
c.“律師”一詞是由西文lawyer一詞翻譯而來的,翻譯時故意避開了“訟師”這個惡名稱。
d.薛福成《籌洋芻議》最早采用“律師”一詞,以后“律師”一詞被普遍使用。
答案:d
解析:薛福成《籌洋芻議》大概是最早采用“律師”一詞的,d項犯了絕對化的錯誤。
7.下列表述不能說明“訟師”在我們古代遭歧視的原因的一項是( )
a.鄧析這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從事從事訴訟活動的人,為了獲得報酬混淆是非,弄得鄭國“是非無度”。
b.由于受儒家的影響,后世的統治者認為爭訟只是為了為蠅頭小利,毒化了人們的善良天性。
c.訟師的行業是一種“地下行業”,我國古代法律上嚴令禁止專業性的“訟師”的存在。
d.訟師的素質總體上不高,大多數訟師確實是興風作浪,惟恐天下不亂的無賴。很多人不顧事實、法律,一味翻云覆雨,顛倒黑白。
答案:c
解析:c項是“訟師”在我們古代遭歧視的具體體現,而不是其原因。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秦漢律雖然規定可以讓家人為婦女、老幼、現任或退休官員及士大夫代為出庭應訴,但不允許專業訟師代理應訴。
b.明清律雖規定嚴禁寫“構訟之書”,但允許替人寫真實反映事實的訴狀,說明此時已經允許訟師公開存在。
c.古代民間不少訟師不能一概認定為“訟棍”,他們為了生活,“受人錢財,與人消災”,幫助不少需要幫助的人。
d.訟師這個行業在我國古代的漫長時期都戴著惡名,到了近代才為其正名,成為一種正式的行業而存在。
答案:b
解析:在民國之前,訟師都作為一種“地下行業”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