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詞
答:
(2)“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答:
答案 (1)“復” 寫出作者醉而復醒,醒而復醉的狀態;回臨皋寓所時,“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天色很晚,說明暢飲之久;“仿佛”二字,傳神地刻畫出了詞人醉眼朦朧的情態,這樣就把他縱飲的豪興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這份醉飲的豪興表現出詩人風神瀟灑的形象,曠達的態度和率真的個性。
(2)詞人要趁此良辰美景,駕一葉扁舟,隨波流逝,任意東西,他要將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到無限的大自然之中。蘇東坡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擊之后,思想幾度變化,由入世轉向出世,追求一種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表達出詞人瀟灑如仙的曠達襟懷,是他不滿世俗、向往自由的心聲。
XX年聯考題
1.(08四川綿陽高三診斷性考試)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柳梢青•春感
劉辰翁①[來源:高考%資源網 ks%5u]
鐵馬蒙氈,銀花灑淚,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
那堪獨坐青燈,想故國、高臺月明。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②。
【注】 ①劉辰翁生于南宋末年,宋亡后,隱居不仕。②“海上心情”,用蘇武牧羊典。《漢書•蘇武傳》:“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中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
(1)這首詞題名“春感”,實際上是因我國一個傳統節日有感而作。寫出這個節日的名稱及詞中暗指這個節日的景物。
答:
(2)簡要分析“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三句的表達效果。
答:
答案 (1)元宵節(或“上元節”);銀花、戲鼓、明月。
(2)①概括三個詞組的含義:“輦下風光”指故都臨安的美麗風光;“山中歲月”指自己隱居故山寂寞而漫長的歲月;“海上心情”指自己忠貞不改的民族氣節。②寫法特點:三個詞組意象疊加(或:三個名詞性短語并列),對具體內容不著一字,只用抒情之筆虛點。③效果:讀來別具一種沉郁蒼涼、吞咽悲苦、欲說還休之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