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詞
5.(湖南省汝城二中XX屆高三12月月考)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訴衷情•送春
萬俟詠
一鞭清曉喜還家,宿醉困流霞①。夜來小雨新霽,雙燕舞風斜。
山不盡,水無涯,望中賒②。送春滋味,念遠情懷,分付楊花。
【注】①流霞:酒的泛稱。②賒:疏闊意。
⑴聯系全詞分析,上片第一句中的“喜”表現在哪些方面?
⑵黃昇《花閹詞選》錄該詞題作“送春,意味著這首詞的主旨是寫送春情懷!蹦阃膺@種說法嗎?為什么?
答案 ⑴①即將還家之喜;②為即將返家而沉醉之喜;③沿途賞美景之喜;④來路艱難跋涉已成過往之喜。
⑵不同意。全詞抒發的是客子即將到家時的喜悅之情。全詞通篇都是緊扣“喜還家”三字構思下筆、寫景抒情的。
6.(山東省濱州陽信二中XX屆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如夢令
秦觀
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指冷玉笙寒,吹徹《小梅》春透。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
(1)分析末句“瘦”在詞中的妙處?
(2)本詞前兩句與后面幾句,在情感上有何變化?請簡要分析。
答案 (1)“人與綠楊俱瘦”用了擬人手法,一個“瘦”字,寫出了主人與綠楊的消瘦與憔悴,人物因傷春而瘦,形象地表達了主人公傷春憂思哀傷之情。
(2)前二句直筆寫春,寫鶯歌啄花,寫燕翔點綠,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三、四句卻轉作悲苦語,一個“冷”字,一個“寒”字,一個“瘦”字,表達了傷春凄冷之情。由賞春到傷春的變化。本詞用了反襯的手法,從愉快之景象敘起,乃欲反襯其心境之愈為悲苦。表達了詞人借春光盛衰之過程,展示流轉在節序交替中的傷春念遠之感,因傷春而引發懷人之悲苦與憂傷之情。
7.(福建省福州八中XX屆高三畢業班第三次質檢)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臨江仙 夜歸臨皋注
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保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這首詞是作者元直五年(1082)九月在黃州(今濤北黃岡)謫所所作。
①作者因何而醉?試結合全詞分析其思想原因。
②“夜闌風靜縠紋平”一句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答案 ①抱負不得伸展,身不由己,不能擺脫人世間的名韁利鎖。
②一語雙關,既寫自然景象,又寫作者的心境。
8.(貴州省興義九中09-10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后面二題。
清平樂 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1)這首作品寫春,運用的最明顯的修辭手法是什么?試分析這種手法使用的妙處。
(2)歐陽修曾有一首《蝶戀心》,表現一位深閨女子對意中人的思念,作品下闋運用了與這首《清平樂》相似的表現手法:“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边@兩首詩作品所抒發的情感有何相同之處?試結合作品具體分析這兩種感情又有何不同。
答案 (1)<1>擬人(或比擬);<2>將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處,喚其歸來同住,最終難見其蹤影,將自然季節描寫得生動活潑,寄托了詞人對奏的喜愛和對“無法與春住”的無奈,妙趣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