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二考案文言文閱讀(史傳體)
士卒次舍、井灶飲食、問疾醫藥,身自拊循之。悉取將軍之資糧享士卒,身與士卒平分糧食,最比其贏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爭奮出為之赴戰
晉師聞之,為罷去。燕師聞之,度水而解。于是追擊之,遂取所亡封內故境而引兵歸。未至國,釋兵旅,解約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與諸大夫郊迎,勞師成禮,然后反歸寢。既見穰苴,尊為大司馬。田氏日益尊于齊
已而大夫鮑氏、高、國之屬害之,譖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發疾而死
(節選自《史記•司馬穰苴列傳》)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司馬穰苴雖然僅是田氏的庶子,但他文能附眾,武能威敵,所以晏嬰向齊王推薦他。他認為自己人微權輕,所以提出讓德高望重的莊賈做監軍。
b.莊賈身為監軍,卻沒按約定的時間來到軍門,而是與親戚等飲酒,直到日暮才到。為嚴明軍紀,穰苴不因他是景公的寵臣而徇情,依法將他斬首。
c.司馬穰苴親力親為,與戰士同甘共苦,全軍士氣大振,即使是生病的士兵也爭先奮勇地參加戰斗。晉國、燕國的軍隊聞風不戰自退。
d.田穰苴帶領軍隊凱旋,還未到國內,就解除了戰備,取消了戰時規定號令,宣誓立盟之后才進入國都。齊景公與諸大夫到城外迎接。
1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應試題。
表 微
(清)彭紹升
沈忠伯館于上津橋程氏,司出納無茍,與人交,諾必誠,行不蹈非禮。予友汪大紳,亦授徒程氏,見而異之,曰:“子性耶?亦習而安之耶?”
曰:“吾嘗聞教于黃先生若木矣。始吾貧且困,皇皇然如有失也,汲汲然常有求也。噫,殆矣!黃先生進而教之曰:‘子毋然,吾語子。吾昔常苦貧,一日糧不繼,將出門干人。步于庭,日方午,顧影忽自咤曰:咄!七尺男子,負圓履方,不自重,乃從人道一乞字耶?且我命固當死,出門將安之?遂閉門兀坐者三日,病且僵。忽聞叩門聲,強起,徐行啟門,則故人者引一力,擔粟兩斛、錢兩貫,入門而吁曰:“吾過矣!吾過矣!吾固虞子之不以困告也,吾不意子之困至于斯也!”扶予坐,呼力買薪煮湯與粥,而食之而后去。嗣是予常常閉門,然糧盡輒繼,亦不知何以致之也。子其勉之!’吾聞先生言,知命之不可為也,求者之徒自苦也。而志定,至于今守之。”
又言先生為人坦白,善誘人。習青烏家言,為人度地,輒曰佳,欲其子之速葬也。審向背,謹趨避而已。饋以金,不啟封,投之甕中。子昏,方與人弈,門無賀者,忠伯肅衣冠,上堂欲致禮,先生不顧。已而謂曰:“忠伯,爾亦如許俗耶?”忠伯謝不敢。
或又言,先生家于木瀆時,冒雨入城,輒著木屐,往還六十里。或曰:“泥滑且顛。”先生曰:“吾腳頭有眼。”性喜茶,貯雨水數十甕,客至,拾松子烹而飲之。晨起,東向坐,吸日華以為常。既老,神明不衰。卒年八十余。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汪大紳是本文作者彭紹升的朋友,汪大紳對沈忠伯的為人表現感到非常驚訝,這表現出汪大紳對沈忠伯為人的贊賞。
b.沈忠伯和黃若木都曾有過貧困而又失意的經歷,黃若木曾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教導沈仲伯,使沈忠伯最終走出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