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文明的演講稿800字高中(精選5篇)
關于文明的演講稿800字高中 篇1
文明是人類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人類智慧、道德的進步狀態。現在通常所講的“文明”,泛指精神文明。
文明并非遙不可及。在我們身邊,隨處都可以看見文明的例證,常常能感受到文明的震撼。黑龍江一位“最美女教師”在護送學生放學的路上,面對失控的大客車,她大義凜然,奮不顧身地推開了身邊與她朝夕相處的學生,而自己卻被壓在了車輪下,失去了雙腿,危在旦夕……當時的她,是怎么會有這么大的勇氣,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沖上去用自己的身體,保護了那些小天使?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力量,驅使她舍身救人;是一種老師的責任感,本能的將生的希望毫不猶豫地留給了那些學生。為了那些孩子臉上燦爛的笑臉,能夠永久常駐,她舍生忘死,只為救孩子一命。江河嗚咽,大地悲泣,人們無不為她的壯舉而感動。
“勿以善小而不為”,其實在我們身邊,一些小的文明之舉,也同樣讓我們心動、深思。公園里,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小孩把路上的果皮拾起,放在垃圾箱里;馬路邊一位年輕人攙扶著盲人過馬路;公交車上,幾位青年爭相給老婆婆讓座;星期天,單位組織職工來到社區,幫助清掃垃圾;節假日,志愿者們幫敬老院的老人們拆洗被褥,為他們表演節目……國家在強盛,社會在進步,神州大地處處沐浴著文明新風,文明就在我們身邊。
弘揚文明,杜絕不文明現象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只要人人都能意識到講文明光榮,不講文明可恥,我們的國家才能真正稱得上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關于文明的演講稿800字高中 篇2
“文明”指具有較高文化的狀態;“野蠻”指蠻橫不文明的狀態。人通常有雙重性格:文明的與野蠻的。而表現哪一面,則由所處的社會環境決定。
在野蠻的環境中,人通常表現自己野蠻的一面。你也許會說我國古代有那么多身處污淖卻不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豪杰。的確如此,但他們畢竟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還是隨著社會的風氣和身處的社會環境來選擇文明與野蠻。在不開化的社會風氣中,人們往往暴露自己野蠻的一面。在這樣的環境中,本來很明事理的人也加入了文爭武斗的行列;本來在教室中用心讀書的學生竟然跳出教室批斗自己的老師。他們在野蠻的大潮中隨波而動,收起“不合時宜”的文明,用自己野蠻的一面去迎合社會風氣。身處復雜的社會環境,難免身不由己。但更主要的是,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被文明環境所禁錮的罪惡之靈。一旦文明社會的規則消失,人便會釋放出心中的罪惡。由此可見,一個好的社會環境對于人的教化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在文明的環境中,人們通常展露的是自己文明的一面。這并不是虛偽的表現,而是文明的社會風氣對人的感染所致。在從珠海到香港的路上,我們會發現有人在珠海海關插隊加塞兒,而到了香港出關時卻規規矩矩地排隊等候。為什么前后差別如此之大?實際上是不同的社會環境和風氣使人們自覺地展示著自己性格中的文明與野蠻。身處文明環境之中的人,受到文明風氣的影響、規則的限制甚至法律的約束,心中那個稱作野蠻的魔鬼被這些規則絆住了手腳,退到了心底的角落。于是人們收起野蠻的一面,展示出的就是天使般的面孔。文明的社會環境會教化人,影響人的行為,它讓人小心翼翼地藏好自己的野蠻,讓文明成為自己的名片。
每個人都是天使與魔鬼的結合體。文明的天使面孔會在文明的社會風氣中展現;野蠻的魔鬼嘴臉在野蠻的社會環境中暴露。而創設良好的社會氛圍,又需要每個人克制自己的野蠻之舉,展現自己的文明,只有這樣才能創建美好和諧的生活。
關于文明的演講稿800字高中 篇3
初夏的星期天下午,跟往常一樣,爸爸帶我去圍棋學校上課。我坐在爸爸的電動自行車上,心里感到悶得慌。可不是,路上沒有一絲風,天空晴朗,萬里無云,天氣熱得人真受不了。行人也比往常稀少得多,個個顯得特別疲憊。我想,要是我的頭頂有塊綠蔭涼快涼快,該多好啊!
就在這時,我無意中發現路邊有一些不協調的情景。我發現有許多人將自己的小轎車停在路邊樹陰下的盲人道上,看來他們是避免讓自己心愛的車子處在烈日的暴曬之中。沿著盲人道遠望,更讓人吃驚的是還有許多自行車橫跨在盲人道上,甚至有幾位先生將木椅放在盲人道上,一邊躺著,一邊在開開心心地聊著天。最使我感到憤怒的是竟然有一個報刊亭就建在盲人道上。那個老板乘著陰涼,做著生意,好不自在!
看著眼前的一切,我情不自禁地抱怨了幾句。爸爸聽了告訴我說,這幾天人們正在紀念助殘日。聽了這話,看著有這么多人不講文明,只圖自己舒適,隨意占用盲人通道,真讓人失望啊!盲道是盲人的專用通道,亂占盲道不僅會給盲人行走帶來行走不便,而且很有可能會給盲人帶來傷害,尤其是心靈的傷害。現在,全社會都在學習“八榮八恥”,我們應該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隨意占用盲人通道就是典型的損人利己行為,應該加以制止。
其實啊,文明就在我們身邊。文明與不文明之間僅僅是咫尺之遙。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做一個有文明道德的公民。
我們能做到么?
關于文明的演講稿800字高中 篇4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引領校園文明》。
當你帶著憧憬與喜悅漫步于xx校園中時,蔥蘢綠樹、繽紛鮮花,帶給我們滿心的愉悅與希望。可是,當一個廢紙團躺在如茵的綠草上,一個塑料袋乘著微風在空中打旋時,這場景猶如優美的畫卷上浸上了一片墨漬,令人嘆惋。
是啊,個別不文明的行為,損害著我們學校的文明形象。那么,怎樣才能使文明滋養我們的校園,充盈我們的身心呢?
首先,用尋找美的眼睛發現身邊一道道文明的風景。
走在樓梯間,緩步右行,低聲細語,是文明;不亂扔垃圾,分類投放是文明;尊敬師長,看到老師主動禮貌的說聲“老師好”,是文明;關愛同學,友情互助,在需要時伸出援助之手,是文明;代人著想,原樣交接,是文明;升旗儀式,肅穆而立,懷誠敬心高唱國歌,更是文明……文明并不是做驚天動地的大事,我們的一言一行在舉手投足之間的自律,都在展示學子的優良習慣和文明素質。
再就是用文明的方式與周圍的人相處。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不經意的惡語可能傷及友情與師生情。當給同學一句贊美、一句鼓勵時,當我們在課堂上專心致志的聽講,課后對老師說一句“謝謝您”時,我們發自肺腑的良言會像溫暖的陽光一樣,傳遞出去。
同學間有了摩擦,一句真誠的“對不起”、“沒關系”冰釋尷尬,找回友情;同學遇到困難心情低落,一個擁抱給人安慰和快樂;看到有人亂丟果皮紙屑時,用行動告訴他正確的做法;遇到有人橫穿草坪時,可以帶領他去欣賞一下小路的迷人。
課堂文明體現著學子良好的學習狀態。上課鈴響了,放下未完成的事情,專注聆聽與理解;課上互動時,高舉右手,大聲說出你的觀點;小組討論時,積極發表見解互相給予啟發。讓文明的課堂更加充實校園,
學校是讀書的地方,讀書是文明的源泉,文明是讀書的目的,因為讀書就是為了成為文明的人。美文閱讀就像種在同學們心中的一顆文明的種子,在老師的呵護、指引下,茁壯成長。那回響在校園里的朗朗書聲,那擺放在班級讀書角的優秀書籍,都在彰顯著學子的高雅品位。
作為接受著良好教育的學子,有著自律的行為:懂得愛護公物、厲行節儉,不會踐踏學校的一草一木;節約用水,及時關上水龍頭,絕不浪費寶貴的資源;離開教室輕輕關上電燈與風扇,不白白耗費一度電;進出教室,輕推開門、隨手關門;開關櫥柜小心翼翼,不干擾同學們的活動。進餐時,應當心懷感恩,珍惜學校的每一餐飯食,不在校外購買有損健康的“三無食品”,自覺維護我們的身心健康。
同學們,讓我們自覺地遵守校園規則,不占用公共空間擺放個人物品;在人多的情況下自覺排隊,低聲交談,懂得維護公共秩序。
文明行為塑造文明校園,文明校園成就文明學生。做為優秀一份子,我們理應告別不良的行為和習慣,用正知、正行提高自身素質,讓我們的一舉一動成為美麗校園的風景線,為“xx人”這三個字增光添彩!
同學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讓我們從細微的小事做起,從我做起,讓文明成為習慣,讓校園成為文明推動的溫馨家園。愿我們每一位學子,共同執起文明的畫筆,為我們的成長增添光彩和榮耀。
關于文明的演講稿800字高中 篇5
講文明、懂禮儀、從我做起。德國著名文學家歌德曾經說過:“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鏡子。”的確,人們總是根據一個人的言行舉止評價這個人。因為,文明禮儀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金鑰匙,只有擁有它才會使我們的校園更美好。
我國是文明古國,文明的長河在我國源遠流長。孔子曾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學禮開始。可見,孔子對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視程度。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他立刻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里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交給我。”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他的故事被后人稱為“曾子避席”,他懂禮貌的精神也被后人傳誦。在這個故事中,體現出了孔子與曾子的師生禮儀,也讓我們懂得了文明禮儀的重要和力量。
陽光明媚的三月,是我校文明習慣養成月,同學們要講文明、懂禮貌,養成“講文明話、辦文明事”的好習慣。在校園里,與老師、同學講話時,要注意自己的禮貌用語,遇見老師,要主動地說一聲“老師您好”,下課后,應積極主動地將老師的教學用具送進辦公室。在樓梯道理,同學們要輕聲慢步靠右行,不追逐打鬧。課間,不吃零食,不隨地吐痰,不從高處扔垃圾,不說臟話。在我校“文明監督崗”的監督、幫助下,改掉陋習,養成“講文明話、辦文明事”的好習慣。
同學們:好習慣成就大未來。
作為21世紀的少年,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繼承中華民族文明禮儀的傳統美德,讓文明禮儀成為我們心中永恒的光芒。行動起來吧,青少年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讓我們每一位七中學子都成為文明的學習者、傳播者、實踐者,讓文明禮儀之花開遍校園!相信,七中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