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第二輪復習正確使用詞語專題學案
二、虛詞“十看”辨析法
1.看詞性異同
詞性不同,虛詞的語法功能就不同,我們只有把握了詞性,才能做到準確使用。例如:
(•山東高考)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_____(偶爾、偶然)幾片雪花飄落,更平添了幾分寒意。 (“偶然”和“偶爾”都含有“有時候、不經常”的意思,但“偶爾”常作副詞,修飾動詞,語境中用于修飾“飄落”;“偶然”常作形容詞,修飾名詞。)
又如:“和”“與”“跟”“同”,既是連詞又是介詞,這就要結合語境認真辨析。例如:
在中國和與中國簽署協議的37個成員國都將雙邊協議文本提交wto秘書處后,wto中國工作組才會組織135個成員國投票。(“和”是連詞,“與”是介詞)
2.看搭配情況
關聯詞語在使用中有著固定的搭配關系,一般不能換用。在辨析虛詞時,要結合句中出現的詞語,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現,是否構成了固定搭配關系。一些虛詞有幾種搭配關系,就要結合語境來選擇。
例如:[例4]②處屬于假設關系,與后面的“就”搭配,所以答案為“如果”。
再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則只能與“反而”搭配。“無論”只能和表選擇的詞語“或”“還是”搭配,不能和表并列的詞語(如“和”)搭配。常用成套關聯詞語,如:表并列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時……有時……”,“既(又)……又……”。表選擇的:“不是……就是……”,“是……還是……”,“與其……不如……”,“寧可……也不……”。表遞進的:“不但……而且……”,“尚且……何況……”。表轉折的:“雖然……但是……”,“盡管……可是……”。表條件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無論……都……”,“不管……總是……”。表假設的:“如果……那么……”,“即使……也……”。表因果的:“因為……所以……”,“既然……就……”。
3.看語氣辨析
主要是指表示語氣的副詞和助詞。
如:[例5](•山東高考)作者科爾曼年輕氣盛,觀點鮮明,但常常論據不足或論證不周,________(未免,不免)顯得犀利有余,老練不夠。(“未免”表示前面所說的情況不合適,或對前面所說的情況不以為然,含有委婉批評的意味;“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說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種消極的結果,“科爾曼年輕氣盛”正是“老練不夠”的原因。此處是對科爾曼作客觀評價,沒有批評的語氣。因此,結合預期判斷,應選“不免”。)
[例7](•江西高考)連學好母語都需要花大力氣,下苦工夫,________(何況、況且)學習外語呢?(“況且”常與“還”搭配。“何況”可用于反問,“況且”不能。因此,應選“何況”。)
所有這些,都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多加體會揣摩。有些虛詞必須用在表疑問的句子中,用在陳述句中就不合語法。有些虛詞用來表達委婉語氣,如“與其”“不過”,有些用來表達強調語氣,如“寧可”。分辨不清就會誤用。例如:
去圖書館,或者去電影院?他一時拿不定主意。(“或者”只能用于陳述語氣,應改為“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