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使用詞語學案
【篩選排除】
比較難以確定對錯的選項,尤其是那些同義詞,根本無法從詞義上加以辨析,這時采用排除法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所謂排除法,就是將最容易辨析的選項先排除,逐漸減少選項,以至選出正確答案。
例: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
①我們的工作計劃已經呈報上級有關部門,待______之后,即可付諸實施。
②抗擊“甲型h1n1流感”的白衣戰(zhàn)士鄭重立下誓言:我們________,為守護患者不遺余力……
③這家醫(yī)藥公司________世界醫(yī)藥行業(yè)之首,是因為有三項產品連續(xù)獲得國際金獎。
a.審定 許諾 躍居 b.審訂 承諾 躋身
c.審訂 許諾 躋身 d.審定 承諾 躍居
“審定”意為“審查決定”,“審訂”意為“審查修訂”,句①中計劃“已經呈報上級有關部門”,應該是修訂過了,只要求“上級有關部門”決定,所以用“審定”,b、c兩項可以排除。“許諾”、“承諾”都有“應允、答應、應承”的意思,但詞義的輕重不同,前者輕后者重,句②中“鄭重立下誓言”,應該用“承諾”。即便是弄不清“躋身”與“躍居”的區(qū)別,甚至不用考慮句③該選哪個詞,我們用排除法就得出了正確答案為d。
【遷移應用】
有些近義詞沒有相同或相異的語素,而詞語本身的意義、功用又辨析不清,那就把所辨析的詞語放入日常習慣用語中,通過另造句子的方法來進行比照辨別,區(qū)分出異同,選出正確項。
例:他________(猶豫/遲疑)不決,佇立在風中,緩緩環(huán)顧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遲疑”“猶豫”都有“一下子不能判定”義,“遲疑不決”“猶豫不決”都搭配正確。到底選哪一個,只有放到具體語境中體味其差異。“我請他幫助,他遲疑了一下,還是跟我走了。”“我請他幫忙,他猶豫了一下,同意了。”可以看出“遲疑”常就行動而言,“猶豫”常就態(tài)度而言,因此應選“猶豫”
課后拓展案
1.(•南寧調研)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 )
a.“墨西哥灣漏油事件”肇事方面對原油泄漏前的種種征兆,沒有采取預防措施,結果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這再次證明曲突徙薪遠勝于亡羊補牢。
b.總理10月3日在希臘議會發(fā)表演講時指出,中歐關系的廣度和深度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雙方在互為發(fā)展的進程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
c.日本首相是世界上更換最頻繁的,長則一年,短則一個月,這些人在政壇上的曇花一現使日本的對外政策缺乏延續(xù)性,讓很多國家感到無所適從。
d.如何使全球經濟復蘇,歐美在會前的態(tài)度可謂南轅北轍;美國希望歐盟主要經濟體擴大經濟刺激規(guī)模,歐盟則認為制定嚴格的金融監(jiān)管體系更為重要。
2.(•揭陽摸底)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 )
a.吳冠中的畫是中西融合的成功范例。他的《長江三峽》和《大巴山中》等作品,把油彩和水墨處理得天衣無縫,既有油畫的品性,又有國畫的氣色。
b.收入差別過大,造成骨干教師“跳龍門”,這對那些師資力量本不厚實的普通學校而言,無異于釜底抽薪,必然影響到該類學校的生源數量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