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散文)
古人說:“飛鳥棲息于樹林,唯恐樹木不高,所以在樹木的頂端筑巢;魚藏于水中,唯恐水不深,所以穴居于水底洞穴中。但是還是被人們捕獲,都是因為貪吃食餌的緣故。”現在大臣接受任命,身居高位,領取厚祿,應當履行忠誠正直,遵循無私清廉,這樣才能沒有災禍,長守富貴啊!古人云:“禍福無門,惟人所召。”然而使自身陷于災禍的,都是為了貪求財利,和那魚鳥有什么區別呢?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乃以博財物耶 博:增加
b.祿秩優厚 秩:品級
c.規小得而大失者也 規:謀求
d.事覺自死 覺:敗露
【答案】a(換取.接受)
【解題指導】該題考查對文言文實詞的詞義的掌握。能力層級為b級。文言文實詞的詞義的理解,主要應根據對原文大意的理解來判斷,原意是說怎么能用“性命”去換取“財物”呢?不過,此題的b項“秩”雖有“官吏的職位或品級”的義項,但從前后文語意搭配來推斷解釋為“俸祿”更恰當,因為后一句是“一年所得,其數自多”,此題出得不嚴謹。
【備考意見】考查文言實詞重在考查古今異義和根據前后文意的關聯推斷字詞的意思。此題一般以設錯的方式出現,并用詞語的今義來注釋其古義,誤導考生犯望文生義.以今解古的錯誤。要準確解釋實詞詞義,可根據語境和漢語表意的特點,從字形來推知字義,利用文言句式整齊對稱.講究對仗互文的特點來推斷,聯系上下文語境推斷,還可從留存到現在的成語中的一些古義來推知。
9.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于“貪鄙”的惡果的一組是
①遂妄受財物,贓賄既露,其身亦殞 ②一朝彰露,祿秩削奪
③道成,秦師隨而伐之,蜀國遂亡 ④愚者多財生其過
⑤使子孫每懷愧恥耶 ⑥禍福無門,惟人所召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答案】b
【解題指導】考查篩選文中信息要點和對文意把握的能力。③述蜀國滅亡,是“秦師隨而伐之”造成。文中與題干中的“貪鄙”主要是針對人而言。④說明財物多給愚者造成的影響,并沒有說是貪鄙帶來的。⑥是說禍和福都是因為個人的所作所為而召來的,沒回答“貪鄙”
【備考意見】解決信息篩選題要認真讀懂原文,理解所選的用來作判斷的句子的含義,掃清文字障礙,捕捉到重要信息,這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其次是讀懂題干,弄清標準(例如題干中“全都”.“貪鄙的惡果”等信息要點),標準愈明,答案才愈有可能選準。第三,依據標準,找到每句話所在的原文,結合上下文先理解語句意思,再與題干要求對照,逐一檢查,再作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