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浙江卷語文復習系列教案
見”有一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實或見恕也。”(《答司馬諫議書》)這里的“見”不表被動,它是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的客氣說法,像現代漢語中的“見諒”等那為此種用法。
4.用介詞“被”表被動。例如: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張溥《五人墓碑記》)
5.無標志的被動句,這種情況是指沒有被動詞的被動句。動詞本身表被動。這是意念上的被動句,需要根據上下文來判別。例如:
“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資治通鑒》)這里的“逼兵勢”是“被兵勢所逼”的意思。
三、 省略句
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形:
1省略主語有承前面的主語省略,有呼應下文省略,在對話中也常常省略主語。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產異蛇,(蛇)黑質而白章;(蛇)觸草 木,(草木)盡死;(蛇)以嚙人,(人)無御之者。
(2承后省。如:“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愛是溪,(予)得其尤絕者家焉。”
(4對話省。如:“(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
2省略謂語 謂語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況下也有承接上文、呼應下文或因對話而省略的。
如:“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六則)
“夫戰,勇也氣。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賓語的省略有兩種情況:省略動詞的賓語和省略介詞的賓語。
如:“以相如功大,拜(之)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
“豎子不足與(之)謀!”(《鴻門宴》)
鄭穆公使(人)視客館。
屠懼,投(之)以骨。(《狼》)
在文言文中,介詞“以”、“為”、“與”的賓語"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譯成現代漢語時,省略了的動詞賓語或介詞賓語要補充出來。
4省略介詞 在文言文中,介詞“于”和“以”常被省略。
“賜之(以)彘肩。”
死馬且買之(以)五百金,況生馬乎?
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于)河南,臣戰(于)河北。
譯為現代漢語時,省略了的介詞也要補充出來。
5、修飾語和中心詞的省略。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飾語的省略]
行一不義(事),殺一無罪(人),而得天下,不為也。[中心詞的省略]
四、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主語后置)
(一)、賓語前置
1.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這類賓語前置,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必須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