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中語文一輪精品復習學案:中外戲劇
戲劇種類:
a.按藝術形式不同分成話劇,歌劇,舞劇等。話劇:它是以動作和對白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的藝術。清代末年從歐洲傳入中國,1926年開始稱之為話劇。歌。核蔷C合音樂、舞蹈、詩歌等藝術并以歌唱為主的一種戲劇。近代西洋歌劇產(chǎn)生于16世紀末的意大利,后來廣為流傳于全歐洲。中國宋元以來形成的各種戲曲也屬歌劇性質(zhì)。“五四”以來,在民間音樂的基礎上,借鑒西洋歌劇,開始民族新歌劇的創(chuàng)作,《白毛女》是中國新歌劇成型的標志。舞。核蔷C合舞蹈、武術、啞劇、音樂等藝術的一種戲劇,以舞蹈動作和器樂為主要表演手段。中國現(xiàn)代舞劇是在民族、民間舞蹈和傳統(tǒng)戲曲表演藝術的基礎上,借鑒西洋芭蕾舞劇的優(yōu)點而創(chuàng)造發(fā)展起來的。另外,戲曲:它是中國傳統(tǒng)的戲劇形式,以歌、舞(包括雜技、武術)、話劇三者有機結(jié)合為特點。由于民族的地區(qū)不同,形成許多劇種,全國性的有京劇、評劇、越劇、豫劇、粵劇等,其中以京劇最為有名。
b.按劇情繁簡和結(jié)構(gòu)不同,可分為多幕劇,獨幕劇。
c按題材反映的時代不同,可分為歷史劇,現(xiàn)代劇。
d.按照矛盾沖突的性質(zhì)和表現(xiàn)手法不同,還可分為正劇,喜劇,悲劇等。
閱讀劇本可以從下面兩方面入手。
一、把握戲劇沖突
沖突離不開矛盾,但不等于矛盾。矛盾只有通過外部形式表現(xiàn)出來,發(fā)生了對立雙方的磨擦、爭執(zhí)、撞擊,才稱之為“沖突”。戲劇要在兩、三小時內(nèi),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它必須把矛盾集中起來,達到緊湊、尖銳、緊張、激烈的程度,所以,有人說,“戲劇就是沖突”,“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創(chuàng)作劇本必須展示沖突,閱讀劇本必須把握沖突。把握了戲劇沖突,也就牽住了全劇的“牛鼻子”。
(1)了解戲劇情節(jié),把握戲劇沖突。為了吸引觀眾,劇本十分講究情節(jié)性。讀者了解了戲劇情節(jié),才能把握戲劇沖突,受到藝術感染。
從情節(jié)的推進入手,分析戲劇沖突的發(fā)展過程,有兩條途徑,一是從場次入手。分析時,可把一場戲分解為若干小單位,進行微觀考察,省去不重要、交代性的情節(jié)細節(jié),仔細研究主要事件、主要場次的描寫,最后把各個場面合起來,作綜合分析。
(2)分析沖突性質(zhì),把握戲劇主題。戲劇沖突,包括人物之間的沖突,人物自身的沖突,人物與環(huán)境的沖突幾方面。
戲劇沖突的實質(zhì)是性格沖突,劇作者把人物放在尖銳的沖突中,特別是人物性格(指人物的世界觀、階級立場、政治觀點、道德品質(zhì)、思想感情、心理素質(zhì)、興趣愛好等多種因素)的相互“抵觸”、相互“沖突”來展開故事情節(jié),塑造人物形象,表現(xiàn)主題思想。因此,要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把握戲劇主題,應從分析沖突入手。其方法是分析戲劇一共寫了多少沖突,哪些是主要沖突,以及引起各種沖突的原因等。
二、品味戲劇語言
戲劇里有兩種語言:一是舞臺說明,包括人物、時間、地點、布景的說明,動作、表情、聲調(diào)的說明,幕起、幕落的說明;二是人物語言,戲劇上稱為臺詞,包括對白、獨白、旁白等。戲劇語言是塑造藝術形象的重要手段,我們探究藝術形象,主要從分析戲劇語言入手。
(1)分析舞臺說明,體會它對塑造人物的輔助作用。如《雷雨》第二幕開頭的舞臺說明:“午飯后,天氣更陰沉,更郁熱。低沉潮濕的空氣,使人異常煩躁……”,這一段舞臺說明,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和舞臺氛圍,奠定了悲劇情調(diào),烘托出人物的煩躁、郁悶、不安的思想情緒,也為下文雷雨聲中矛盾沖突總爆發(fā)作好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