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辨析并修改病句”專題復習第一課時
“ 辨析并修改病句”專題復習優秀教案(1)【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病句類型及病句解題技巧。
2、過程與方法:加強備考方法的指導,強化病句題型訓練。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掌握病句類型及病句解題技巧,了解漢語的多義性。
【教學方法】講練結合,注重積累。
【課時安排】7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考點闡釋 】
所謂“病句”,是指不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則、不合邏輯事理的句子。它是歷年來高考考查的一個重點。《考試大綱》對病句的測試要求是“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層級為d級。
【命題特點】
一般來講,本考點的考查范圍是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兩大項。
高考試卷中通常以兩種形式進行考查:一是辨析病句,以選擇題形式出現在第i卷中,這種形式占多數;二是修改病句,以主觀題形式出現在第ii卷中。
主要考查以下六種病句類型:表意不明、語序不當、不合邏輯、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
【高考題例】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08江蘇卷)
a。任何一種文明的發展都是與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過程,完全封閉的環境不可能帶來文明的進步,只會導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償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過經濟手段培養人們盡量減少使用塑料袋,這無疑會對減少白色污染、凈化環境產生積極作用。
c.奧運火炬登頂珠峰,必須克服低溫、低壓、大風等不利的特殊氣候條件,充分考慮登山隊員登頂時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
d.將于XX年建成的京滬高速鐵路,不僅能使東部地區鐵路運輸結構得到優化,而且有利于鐵路運輸與其他交通方式形成優勢互補。
【答案】 d
【教師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正確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類型主要有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葉分析法,即從語法角度對句子成分進行分析找尋病因。d 項是正確的句子。a 項語序不當,“碰撞、融合、交流”應改為“碰撞、交流、融合”。b項成分殘缺,“培養”后面缺少賓語中心語,應改為“培養人們盡量減少使用塑料袋”的“習慣”。c 項搭配不當,“克服”的應該是什么“困難”,不應是“特殊氣候條件”。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的一句是( )(07江蘇卷)
a.一代代藝術家通過對中華民族優秀藝術傳統的繼承、提高、升華,才有了藝術新形式、 審美新形態的誕生和發展。
b.國家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認為,國內專利申請的持續快速增長,表明我國公眾的專利意識和研究開發水平不斷提高。
c.蘇通大橋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蘇北、蘇南的距離,進一步推動江蘇省沿江開發戰略的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d.全球溫室氣體減排無論幅度大小,都為減緩地球溫度的不斷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續上漲提供了可能。
答案:d 教師解析: a項贅余,“提高”和“升華”重復;b項搭配不當,”意識”應為”增強”;c項屬于句子句式雜糅,在“進一步”前加“對于”。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06 江蘇)
a.去年入冬以來,少數目無法紀的人,任意偷竊、哄搶電線電纜廠大量物資,損失在百萬元以上,目前警方已經立案偵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