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備考沖刺專題復習教案
答案:c 解析:a前三個“也”后面的逗號應改為分號或句號,以分開“平旦、晝、晡、莫”四個時間層次。b.句號應移至右括號后,因為句中的括號屬句內括號,應緊承在引文后,表明對引文出處的說明。d.“墓志銘”后的逗號應改為冒號,以提示墓志銘的內容。
4 下列標點符號用錯的一項是
a.什么叫領導?領導就是服務。幾年前,我曾說過,愿意給教育、科技部門的同志當后勤部長。
b.不管怎么說,這幾年經濟發(fā)展是快的。
c.沒有理想,沒有紀律,就會像舊中國那樣一盤散沙,那我們的革命怎么能夠成功?我們的建設怎么能夠成功?
d.概括地說就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八個字,事情成敗的關鍵就是能不能發(fā)現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
5 下列句中劃橫線的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每人平均每年總要吃四、五百斤糧食,還要有種子、飼料和工業(yè)用糧。
b.為什么還要等一、二年才正式宣布收回香港呢?就是希望在這段時間里同各方面進行磋商。
c.其余四分之一的人口在發(fā)達國家,包括蘇聯(lián),東歐(東歐不能算很發(fā)達),西歐,北美,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共十一二億人口。
d.他常用“燒香找錯廟門”、“蚊子叮泥菩薩,看錯了對象”等四川俗語,幽默詼諧地批評那些不重視偵察和調查,指揮莽撞,辦事馬虎的同志。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頓號和逗號的用法。ab兩項中間不應加頓號,因為是概數連用。d項不需要加頓號,現在新規(guī)定在兩個引號或兩個書名號之間,不要加標點符號。如若加,這里應為逗號,c項如果改為逗號,新西蘭就不是“大洋洲”的了。
6 下列標點符號沒有錯誤的一項是
a.什么叫社會主義?什么叫馬克思主義?我們過去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是完全清醒的。
b.據克魯普斯卡婭說,列寧“從不憑記憶‘大致不差地’來敘述事實,他敘述事實是極確切的。”
c.“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fā)言權”,這句話雖然曾經被人譏為“狹隘經驗論”的,我卻至今不悔。
d.李卜克內西回憶說:“馬克思在語言和風格問題上十分考究,有時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他對于語言的簡潔和正確是一絲不茍的”,“馬克思是個嚴格的修辭家;他常常花很多時間力求找到需要的字句。”(《回憶馬克思恩格斯》第104、108頁)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問號和引號的使用。a項不應用問號,因為后文決定了不是直接疑問。b項引文末尾的句號應放在引號之外,因為引文是句子中的一部分。d項是課本上的原文,至今還未改,錯誤有三處,直接引了三段原話,最末一個點號在引號之內是正確的。而前兩段引的原話,句末逗號應去掉,應在引號之內加句號。最后那句引文中間無需加分號。
7 下列各句話中方框中應填的標點是
①“謝謝您,”王芳說□晚八點在我家等您來給我補課。”
②林則徐宣稱□“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表示決心禁絕鴉片。
③恩格斯在談到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曾說過□那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巨人的時代。
④做隧道的時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為什么墻壁不會塌下來呢?
⑤每月一千八百萬的軍費,四百萬的政費,作什么用的呀□“軍政當局”呀?
⑥今天會不會下雨□你快告訴我!
⑦今天會不會下雨□我也不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