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實詞一詞多義集錄
4.視事:在任,在職;辦公。
5.聽事:辦公的地方。
6.逆旅:旅館。
7.部曲:私家軍隊。
8.祖道:在路上設(shè)宴為人餞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傭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從家里被征召為官。
11.作色:發(fā)怒。
12.從子:侄子。從,堂房親屬;又如“從兄、從弟、從父”等。
四、相對穩(wěn)定的通假字
1.鄉(xiāng),通“向”:“侯生果北鄉(xiāng)自剄”(《史記•魏公子列傳》)。
2.詳,通“佯”:“行十余里,廣詳死”(《史記•李將軍列傳》)。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史記•項羽本紀》)。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記•項羽本紀》)。
5.禽,通“擒”:“禽滅六王”(《史記•秦始皇本紀》)。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 (《史記•淮陰侯列傳》)。
7.趣,①通“趨”:“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史記•孫臏列傳》)。
②通“促”: “趣趙兵亟入關(guān)” (《史記•陳涉世家》)。
8.內(nèi),通“納”:接納,讓……近來;藏。“無內(nèi)諸侯軍”(《史記•高祖本紀》)。
9.郤,通“隙”:隔閡,矛盾。“令將軍與臣有郤” (《史記•項羽本紀》)。
10.責(zé),通“債”:“此兩家常折券棄責(zé)”(《史記•高祖本紀》)。
五、表示時間的詞
高考文言文的第四題,也就是目前試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四題——“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正確(或不正確)的項”,錯誤項設(shè)置的一般特點是:個別字詞的錯譯和打亂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人與時、地、事的錯接。錯譯的字詞以上面的詞為常見。至于人與時、地、事的錯接,也就是故意讓這幾個要素和主人公張冠李戴,比如補(譯)出的省略成分錯誤。因此,我們不應(yīng)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關(guān)系的時間詞。
1.表瞬間:俄、俄而、俄頃;頃、頃之、頃刻、有頃;旋、尋、無何。
2.表過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時,初,時、當是時,曩、嘗,昔、向。
3.表一段時間:比、迨、逮、及、洎、居(后帶時間,則譯作“過了…”,不譯作“居住”,如“居無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這些字詞的同時,又養(yǎng)成閱讀時用“/”或序號標出事件起止的習(xí)慣,就明確了語境的起止區(qū)間,方便理解判斷。
六、官員調(diào)動升遷的相關(guān)字詞
1.表示授予、提升:
①征:由君王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員。
②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推薦,任以官職。
③薦、舉、引:由地方或某官員向中央推薦,任以官職。
④簡、銓:選拔。
⑤起:起用,起家就是起于家,在家里受征召任以官職。
⑥拜、除、授:任命,授以官職。
⑦擢、拔:提升;
⑧主、秉、典:主管;后面帶的經(jīng)常是管理的職責(zé)。
⑨知、守,尹:主管,主持。后多跟地點,知某州、守某郡、就是做某州(郡)的長官,如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尹京,即做京城的長官。
2.表示降職、罷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