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學習《三至六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篇)
幼師學習《三至六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心得體會范文 篇1
為深入貫徹教育規劃綱要,落實《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41號)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精神,幫助我園教師和家長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全面提高科學保教水平,根據上級教育部門的要求和我園的實際情況,我園有計劃地組織教師進行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學習活動。
一、積極動員,大力宣傳。
自從國家教育部印發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得知這一消息后,我們就給教師進行了宣傳,讓教師從網絡上了解相關的信息。11月初教育局普教股給我們下發了電子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接到電子版《指南》后,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進行印發,共打印了25本,發放給教師24本,做到了教師人手一本。緊接著我們制定出了《指南》學習活動計劃,并根據計劃召開了動員會,介紹了《指南》產生的背景及意義、基本框架、以及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關系等,讓教師對《指南》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指南》既適用于幼兒園教師,也適用于廣大家長。針對《指南》的這一特點,我們在動員老師學習的同時,也提議各班教師動員家長去學習。
二、認真學習,初見成效。
為了發揮教師自主學習的優勢,本次《指南》的學習我們采用了自學的方式,要求教師認真通讀《指南》,并及時做好筆記。經過一個月的學習,每位教師都按要求完成了4000字左右的筆記,寫了一篇心得體會。
為了檢查教師學習的實效性,教務處精心設計編印了《指南》答卷,從填空題、簡答題到問答題都是《指南》中最基本的知識點。從教師上交的答卷來看,我們大部分老師對《指南》中的基本理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個別教師對《指南》學習理解的還不夠,致使一些簡答題出現了錯誤。
為了使家園教育的步調一致,各班也運用不同的形式向家長進行了《指南》學習的推薦,有的班利用qq群向家長提出了學習《指南》的倡議,并將《指南》進行了共享;還有的班級利用家長會,向家長進行了宣傳和介紹;還有的班級教師利用家長接送孩子時間,借助一些教育契機向家長進行了介紹,動員家長從網絡上學習《指南》。
總之,《指南》精神的實質不是一次學習就能完全領會的,還需在今后的工作中通過深入學習,結合實際不斷地去實踐、去領會。
幼師學習《三至六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心得體會范文 篇2
在學習指南《指南》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熟悉的同時,總結了以下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指南》是一本師幼共同的"成長冊"
《指南》中對幼兒的能力發展水平的確定實在不是馬馬虎虎的,有些語句固然意義相近,但是在數字或言語上的界定卻更加具體規范了,如在動作發展中規定3~4歲的孩子能夠單腳連續向前跳2米左右;4~5歲的孩子能夠單腳連續向前跳5米左右;5~6歲的孩子能夠單腳連續向前跳8米左右,這些小小的數字固然不同,但是卻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層層遞進的,正體現了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水平能力發展差異,而也正是這些小小數字上的差異,讓我們教師對如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制定教學計劃,有了更好的參考數值,讓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成長。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專業知識的引領,有了《指南》中更具體的標準劃分,教師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應當到達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具體的了解,對教師的工作有積極有效的推動作用,也讓教師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斷成長。
二、《指南》是一本詳實溫馨的"備忘錄"
《指南》中的學習與發展目標部份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當知道甚么、能做甚么。
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每個領域中的教育建議,如"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論幼兒做得好壞都給與適當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辦代替,以免剝奪他發展自理能力的機會"、"和幼兒一起發現美的事物的特點,感受和欣賞美"、"利用傳統節日和民間慶典的機會,帶幼兒觀看或共同參與傳統民間藝術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動,如皮影戲、剪紙和捏面人等"、"留意語言文明,為幼兒做出榜樣"等等,這些教育建議每個都很詳實有效,且關注到了各個方面的細節和留意點,但這些建議卻一點也不顯得過剩或雜亂,每條都是工作中著實切實可行的,可操縱性非常強。有了這本"備忘錄"中的一個個"溫馨小提示",將為我們如何更好地在工作中落實實踐行為,做更具體的指引。
三、《指南》是一本夸大自主探索的"經驗集"
在《指南》劃分的幾個領域中,并沒有刻意夸大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關注幼兒的全面發展,更關注幼兒健康、心理、社會交往、生活能力、學習習慣等方面的綜合培養,同時也更夸大"自主"二字。如"支持幼兒自發的觀察活動,對其發現表示贊美"、"支持、引導幼兒學習用適合的方法探究和解決題目,或為自己的想法搜集證據,如想知道院子里有多少種植物,可以進行實地調查"、"幼兒園和班級里的重大事情和計劃,請幼兒集體討論決定"、"鼓勵幼兒嘗試自己設計有規律的花邊圖案,創編有一定規律的動作,或按某種規律進行搭建活動"等等,《指南》像是一位經驗老道的學者,不但將幼兒生活與學習上的活動鎖定在自主能力的發展上,還根據不同的領域給出了有效的引導方法,"鼓勵"、"支持"、"和幼兒一起"這樣的字眼隨頁都可看到,讓一件件學習中的小事都變得瞬間靈動了起來,幼兒的思惟需要發散,教師的教育也需要發散,《指南》讓我看到了教育的無窮可能性。
幼師學習《三至六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心得體會范文 篇3
上月中旬,我園全體教師共同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通過學習后,讓我更清楚每個年齡段孩子應該具體達到怎樣的目標,而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首先,《指南》關注教師的操作性。相比較《綱要》來講,《指南》更加具體、細化,更有指向作用。《指南》不僅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橫向分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展開。而且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學習與發展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大致可以達到什么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這樣細致地縱向深入,讓我們一線的老師在實施各領域教學時,有了比較系統的理論依據,《指南》的教育建議部分列舉了一些教育幼兒的具體辦法,對成年人提出了明確要求。讀《指南》,指導我們該做什么,該怎么做。
其次,《指南》關注幼兒學習的可發展性。如果我們只注重知識目標,而忽略了孩子的自控力、關愛他人、樂群于人、積極樂觀、獨立自理、興趣好奇心、積極認知風格。那么這種幼兒教育就是有缺陷的、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謹慎行為風格等持續發展品格的培養。現在有了《指南》的指引,我明確了幼兒教師不僅“教書”,更要“育人”的角色定位。讓我回想到以往的教育教學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實施方法,通過對比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以及需要改正的.地方。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要把我們的“未來之星”打造好,讓他們更加閃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現在有了《指南》的引領,在我們和孩子一起生活、學習時,作為教師的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一切從有利于孩子的發展角度出發,俯下身子,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他們的需求,給孩子真正需要的關愛。在學習中,我發現其中講到的每一點內容都是我們現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學、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將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實到位、認真負責完成,才能使得我們的自身素質、工作經驗有所提高,教學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