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局長述職報告
其次是從保護生產力,為經濟建設服務出發,加大了管理體制改革力度。在全市醫療衛生機構中全面推行了院(所、站、校)長負責制,衛生工作目標管理和衛生全行業管理。強化了醫療質量監管,組建了醫療衛生質量專家管理委員會,開始實施醫療機構、醫技人員從業“準入制”。加大了以食品、化妝品為主的健康相關產品打假力度,維護了正常的經常秩序,保護了消費者的健康權益。全面實施了政務公開,透明服務和醫療衛生單位“十公開”制度,改善了發展環境。深化了行政審批改革,將衛生審批項目全部納入政府政務中心一站式服務,并裁減行政審批事項35項,裁減率達66.03%,廢止1990-2002年規范性文件18個,廢止率為37.5%。通過這些舉措,強化了管理,拓寬了發展環境,保護了人民群眾健康,為經濟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3、突出了發展醫院集團、實施資產重組和調整資源結構這“三個重點”深化衛生改革
(1)積極探索醫院集團化發展的路子。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走中心醫院帶動農村及企業醫院松散型集團化發展的路子。2001年,由**市醫院與10所三、二、一級醫院組建成了“**市醫院集團”。目前,該醫院集團不斷發展壯大,又有1所中醫院和5所一級衛生院進入了集團。
二是走醫院擴張和技術、設備跨地區、跨省的緊密型集團化發展的路子。2000年,指導什邡市二醫院建起了什邡市精神病院、什邡市痔瘺專科醫院,兼并了什邡市血防醫院,并利用引進的電視腹腔鏡技術和開發的碎石機設備先后在省內外建起了40家分院,采取投入技術和設備進行跨地區、跨省發展醫院集團。現已投入電視腹腔鏡42臺,碎石機20臺,價值1500萬元,派出技術人員210余人次,每年醫院在分院的持續收入近800萬元。2003年,經市政府同意,什邡市第二人民醫院將**市眼科醫院并入該集團醫院進行了改制,并投資200多萬元進行興建。目前,該院已未完成股份制改制,正加緊上市前的各項準備。
三是走農村中心衛生院帶動鄉鎮及地名衛生院松散型集團化發展的路子。中江縣是一個140多萬人口,原有90個鄉鎮的農業大縣,針對農村醫療機構多且分散,管理鞭長莫及的現狀,利用撤鄉建鎮后將原有的90個鄉鎮(中心)衛生院,減少到57個鄉鎮(中心)衛生院,其余34個為地名衛生院的有利時機,充分發揮農村中心衛生院的幅射功能,加強中心衛生院的人員、技術、設備、房屋等重點建設,由中心衛生院與轄區鄉鎮及地名衛生院建立起松散型醫院集團。使農村醫療機構以片區為單位形成了分散經營、集團化發展格局,推動了農村醫療技術服務水平的逐步提高。
(2)積極探索衛生資產重組發展的路子。主要有四種形式:一是取長補短、醫防結合重組。1999年,將綿竹的血防所與市醫院進行資產重組后,血防機構不變,編制、經費不減,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原血防所的債權債務由綿竹市人民醫院負責。近三年來,過渡平穩,血防工作正常開展,原血防所債務已經償還并又投資2000萬元建了12000平方米的內外科大樓,醫院業務收入由重組前一院一所的2100萬元增加到2003年底的4500萬元。
二是新建機構的一步到位及跨行業資源重組。羅江縣于1996年底新建,為節約、優化衛生資源,1998年,將原防疫站、血防站、保健院三院(站)合一為縣預防保健中心;在此基礎上,2001年5月,經當地政府反復研究論證,又將原縣計劃生育指導所與縣預防保健中心重組為縣計劃生育與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行了一套班子,幾塊牌子,衛生與計生資源共用共享,該中心組建后,公開招考選拔了領導班子。目前該中心按新體制步入了良性運行軌道。
三是民營醫療機構與鄉衛生院重組。1998年,將廣漢市北外鄉衛生院與一民辦骨科專科醫院重組成廣漢市骨科醫院后,該鄉衛生院充分利用民辦骨科的技術特色優勢和在當地的知名度,以骨科為龍頭帶動其它科室發展,并于2000年將原民辦骨科醫院醫生選拔到院長崗位,任職兩年來,該院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病人越來越多,業務收入也由90萬元達到450萬元,四年增加了四倍。目前,該院已建成一甲衛生院。
(3)積極探索衛生資源結構調整的新路子。主要有三個突出:
一是突出了醫療機構設置結構的調整。按照《**市區域衛生規劃》,近三年來,**市醫院先后投資3000萬元建起了外外科大樓和傳染病院;投資3400萬元興建了門診大樓,由此使公立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上了檔次。對旌陽區同處一地的4所區、鎮衛生院全部并入中心衛生院統一規劃、管理,充分發揮其中心服務功能。對企業醫療機構則按“整體移交、走向市場、事業法人登記、轉軌、重組、關閉”的分離方式,對原二重、東電、東汽職工醫院掛上了**市第二、五、六人民醫院的牌子。目前13家企業中的14所醫療機構已基本與企業分離而進入社會,納入全行業管理。對民營特色專科醫療機構進行了大力發展與扶持,現已建起骨科、肛腸、皮膚病、肝膽康復等股份制及民營專科醫院9所,并已具規模,規范運行。通過醫療機構設置結構調整,初步形成了趨于合理的多元化發展格局。
二是突出了衛生人才結構的調整。近三年來,我市已相繼引進副高級技術人員58人,碩士生8人,培養學術學科帶頭人20人,農村衛生人員80%達到了中專水平。目前,衛生人才結構日趨合理,并正向中高層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