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三復習資料匯總2
(4)從材料蘊含的“潛臺詞”著眼展開聯想,這可稱之為暗示聯想。例如想到“要善于總結經驗”這個寫作角度,可以說是受了有的家長提出的“舉辦游泳訓練班會不會影響孩子們的學習”這個問題的“暗示”。家長提出的問題有“潛臺詞”,而“要善于總結經驗”不僅指提高游泳水平而言,也回答了家長的疑惑:學會總結經驗,對學習也會帶來莫大的益處。
(5)從材料的反面去領悟,展開聯想,這可稱之為逆反聯想。例如“蠻干——失敗的伙伴”這個寫作角度,就是從不進行理論指導下的科學訓練將會導致的后果著眼的。對材料"反其意"思考,就是逆反聯想的特點。
掌握了正確的聯想方式,善于“由此及彼”地進行聯想,也就掌握了打開思路。進行多角度思維的技巧。當然,聯想源于自己的生活經驗、生活感受和知識水平。只有善于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分析生活,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對生活有自己的見解,才能使聯想具有扎實豐厚的基礎;只有視野開闊,博采眾長,具有豐富的知識,思想才能敏銳,聯想才有依附,文思才會活躍。對我們來說,這“源”與“流”的關系是應當牢記的。
關于議論文寫作(二)
課堂bbs
一、作文見解新穎四法
高考《考試說明》規定作文發展等級第四項“有創新”,其中有一條“見解新穎”。何為“見解新穎”?就是“見人之所未見,道人之所未道”,而不是人云亦云,老生常談,這確實體現了寫作上的創新精神。那么,怎樣才能做到“見解新穎”呢?
1、逆視法。就是在思考問題時,運用逆向思維,反彈琵琶,從相反的角度思考,勇敢地打破認識常規,得出全新的見解。比如,人們常常譏笑“班門弄斧”,不自量力,我偏提倡“弄斧就要到班門”,只有敢于在高手面前暴露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才能獲得更多的教益;人們常以“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作為借口,我偏說“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潔身自好,拒絕誘惑;一株牽牛花,別人贊美它勇于攀登,奮發向上,我偏批評它只要見到誰位置高就去攀附。
2、側視法。就是運用發散思維,另辟蹊徑,變換角度思考問題,往往會引發新的認識,得出不同的結果,產生新的見解。比如,以“濫竽充數”的寓言故事立意作文,除了批評南郭先生不懂裝懂的惡劣作風外,還可以從以下角度思考,更加富有新意:(1)批評齊宣王的“大鍋飯”政策,聯系現實談改革平均主義的必要性;(2)批評南郭先生的同事互相包庇,抨擊現實社會中官官相互的腐敗現象;(3)肯定南郭先生的自知之明,批評現實生活中不學無術卻空占位置的無賴作風;(4)贊頌齊緡王不墨守成規,勇于改革創新的精神。這些見解互不相同卻又自成一家,令人耳目一新。
3、透視法。即在人們普遍認同的認知習慣或傳統觀念基礎上,繼續深入挖掘,就象做x光透視一樣,揭示出事物的本質,從而形成全新的見解。如中國臺灣著名作家柏楊有一篇文章題為《講真話不是美德》,乍看起來讓人懷疑是不是寫錯或印錯了。讀罷全文才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認為:講真話不是一個人的美德,講真話是一個基本的做人態度。一旦講真話成為美德的時候,這個社會就會扭曲。見解新穎,立意深刻,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