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語文第一輪文學常識典故復習26
文明/禮樂【辭輦】參見文明部•禮樂“辭輦”。唐盧綸《天長久詞》:“辭輦復當熊,傾心奉六宮!薄巨o輦】《漢書•外戚傳下•孝成班捷仔傳》:“成帝游于后庭,嘗欲與(班)捷仔同輦載,使仔辭曰:‘觀古圖畫,賢圣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輦,得無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0稱頌后妃有德守禮。唐盧綸《天長久詞》:“辭輦復當熊,傾心奉六宮!绷韰⒁娖饔貌•車船“辭輦”、人物部•婦女“捷好卻輦”。
【文翁儒化】《漢書•文翁傳》:“文翁……景帝末為蜀郡守。仁愛好教化,見蜀地辟陋,有蠻夷風。文翁欲誘進之,乃選郡縣小史開敏有材者張叔等十余人,親自飭厲,遣詣京師,受業博士,……又修起學官于成都市中,招下縣子弟以為學官弟子。……武帝時,乃今天下郡國皆立學校官,自文翁為之始云!两癜褪窈梦难,文翁之化也!眔指官吏教化百姓,改易民風。唐杜甫《贈左仆射鄭國公嚴公武》:“諸葛蜀人愛,文翁儒化成!绷韰⒁娙宋锊•官吏“化蜀文翁”。
【魯壁簡】《漢書•恭王劉除傳》:“恭王初好治宮室,壞孔子舊宅,以廣其宮。聞鐘磐琴瑟之聲,遂不敢復壞。于其壁中得古文經傳!眔詠經史。宋陸游《書室》:“黑蟻常翻魯壁簡,瘦蛟時落越溪藤。”另參見器用部•宮室“宣尼壁”、文明部•禮樂“魯壁書”。
【玉鏡臺】參見器用部•日用“玉臺”。元楊維楨《玉鏡臺》:“郎贈玉鏡臺,妾掛菱花盤。”
【大風曲】參見文明部•歌舞“大風歌”。唐鄭惜《奉和幸大薦福寺》:“欣承大風曲,竊預小童謳。”
【廣陵散】參見文明部•禮樂“廣陵散”。o喻哀悼懷才去世者。唐李白《憶崔郎中宗之游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誰傳廣陵散,但哭邙山骨!
【白頭曲】參見文明部•詩詞“白頭吟”。宋蘇軾《書林逋詩后》:“自言不作封禪書,更肯悲吟白頭曲!
【曲高】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o喻指作品或言論因格調高雅而難于被人賞識。唐張說《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曲高彌寡和,主善代為師。”另參見文明部•詩詞“巴人”、文明部•詩詞“郢中吟”、文明部•文章“陽春白雪”、文明部•文章“郢聲”、文明部•歌舞“郢歌”、文明部•歌舞“巴歌”、人物部•其他“郢中客”、人事部•雅逸“雪唱”
【周郎顧】《三國志•吳書•周瑜傳》:“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后,其有間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o詠樂曲或知音。唐李端《聽箏》:“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另參見倫類部•師友“周郎”。
【拔山曲】參見人事部•情感“項別騅”。宋陸游《項王祠》:“時時長歌拔山曲,醉倒聊慰窮途艱。'”
【南風多死聲】《左傳•襄公十八年):“晉人聞有楚師,師曠曰:‘不害,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多死聲,楚必無功。'”o喻指在戰爭中顯示出失敗征兆。北周庾信《擬詠懷二十七首》之十一:“楚歌饒恨曲,南風多死聲!绷韰⒁娢鋫洳•其他“南風不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