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語文重點知識梳理復習: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
【考綱解讀】
《考試大綱》要求: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能力層級為d級(表達應用)。
“修辭方法”指的是“積極地隨情應景地運用各種表現手法,極盡語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使所說所寫呈現形象性、具體性和體驗性”。實質上,修辭是一種同義語言比較,即使用了修辭方法的語言(客體)比沒有使用修辭方法的常規語言(本體)表達要更形象、更具體、更易于感受。
“常見的侈辭方法”,即所考查的都是常見、常用或熟悉的。《考試大綱》對此作出了十分明確的界定,規定考查九種,即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反復、設問、反問,這就明確了復習的重點。
“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指能用(考試大綱》中明確提出的上述九種修辭方法自然生動地表達,重在考查運用。不考名詞術語。重點考查判斷修辭方法使用的優劣、正確理解修辭方法在語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運用修辭方法進行表達的能力等等。
根據(考試大綱)的要求,我們可以分解出以下五個能力考查點:①能夠對語言運用中的常見的修辭方法(考綱所述九種)進行辨識;②能夠對語境中運用修辭方法所表達的內容和表達作用進行理解;③能夠對語言運用修辭方法的恰當與否、優劣進行鑒別評價;④能夠根據語意和語境要求運用修辭方法表達;⑤能夠對作品中修辭方法運用的修辭效果進行鑒賞。
【重點知識梳理】
一、修辭方法的辨識與使用
【解題指南】要正確辨識與使用修辭方法,首先要正確理解和掌握《考試大綱》提出的八種修辭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在理解其特點、形式、作用的前提下,注意幾種易混修辭的辨析。
其次,要理解和明確八種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理解和明確其表達效果,是判斷其運用正誤、優劣和正確運用修辭方法表達的前提。
第三,要注意培養正確運用修辭方法的能力。這里包括審題能力,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別是分析語境的能力(因為語境中往往隱含的信息較多,如果捕捉不住,擬寫的語句是不會符合要求的),當然還有具體的操作能力,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等等。
【例題】對下列語句中運用的修辭方法及其表達作用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那些文字拙劣的、詞不達意的、欠通的語句密密麻麻,作者有點像是騎在“文字”這匹未馴的馬上,馬亂蹦亂跳,把他掀下來了。
“‘文字’這匹未馴的馬”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給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說,增強了語言的生動性,同時也耐人尋味,給人以藝術享受。
b.南面,則是蒼茫無垠的渤海,這萬里長城,從燕山支脈的角山上直沖下來,一頭扎進了渤海岸邊,這個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龍頭,也就是那萬里長城的尖端。
這句話中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方法,用“直沖下來”“一頭扎進”給靜態的“萬里長城”以動態的描寫。語言表達既生動優美,新奇鮮活,又簡潔明快,直截了當,激發了讀者的藝術聯想。
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這樣油光光,烏亮亮,真叫人看不夠,愛不夠!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諺,這樣的土地,種上車杠能發芽,插下扁擔會結瓜。
語段中引用的民諺運用了夸張和對偶的修辭方法,既生動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種出好莊稼的特征,又抒發了作者對黑土地摯愛的情懷,同時還增強了語言的對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