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語文提分策略:文言文分析綜合與翻譯
(XX年山東卷)衛嗣公使人偽客過關市,關市呵難之,因事關市以金,關市乃舍之。嗣公謂關市曰:“某時有客過而子汝金,因遣之。”關市大恐,以嗣公為明察。
下列對原文有關的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d.衛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過關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難客商并接受了賄賂。衛嗣公知道后要罷免這個官吏,他非常害怕,認為衛嗣公能明察秋毫。
【學生答案】 不少學生未選d,認為此項正確。 【現場點評】 考生主要是對“某時有客過而子汝金,因遣之”這句話沒有看懂,沒有認真思考其內在的邏輯關系。應該是“有客過而子汝金”是條件,是因,“遣之”即放他通過,是結果,其中的“之”指代過路的人。考生認為“遣之”是“罷免這個官吏”。
【正確答案】 d 二、對篩選的標準缺乏準確的分析,以致誤選
(XX年江蘇卷)淮安沈通明,嘗為前明總兵官。任俠輕財,士大夫皆稱之。順治二年,先是有巡撫田仰者,素習通明之為人,加禮遇焉;至是見明將亡,遂屬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會清軍渡淮,購仰妻子急,蹤跡至通明家。
是時通明杜門久矣。捕者圍其居,通明走入寢門,飲酒數斗,裂束帛縛其愛妾,負之背,牽騎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輩亦知沈將軍耶!”遂注矢擬捕者,皆逡巡引卻。通明疾馳,與愛妾俱得脫。賃居蘇州,變姓名,賣卜以自活。未幾愛妾死,意不自聊,祝發為浮屠。已,復棄浮屠服,北訪故人于鄧州。 通明故魁壘丈夫也,美須髯,以飲酒自豪。每醉輒歌呼鄧州市上,一市皆以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聲望于江淮間,方罷巡撫家居,獨聞而異之。偵得通明所在,徒步往與之語,通明默不應。 已詢知為彭巡撫,乃大喜吐實。公捉其手曰:“君狀貌稍畀,必將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為魯朱家耶?”引與俱歸,日夜與通明縱酒甚歡。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下列句子中,表現沈通明“有情”“有義”的一組是( )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②裂束帛縛其愛妾,負之背 ③若輩亦知沈將軍耶 ④意不自聊,祝發為浮屠 ⑤每醉輒歌呼鄧州市上 ⑥已詢知為彭巡撫,乃大喜吐實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學生答案】 d 【現場點評】 “有情”“有義”是并列結構,滿足一點即可。考生應認真分析該項所述內容是否“有情”或者是否“有義”。如果有些模糊不能確定,可先放置一旁,優先確定那些明顯的。如本題中的第⑥“已詢知為彭巡撫,乃大喜吐實”似乎符合“有義”的標準,但并不是十分的確定,這時,可優先考慮①②兩項,這兩項所述內容明顯符合中國的義的標準。 再來推定④⑥哪一個更合乎情義的標準。不難發現,④所說的是情,對愛妾的感情,這是確定無疑的。而⑥所說的并不是典型的“義”更多的是遇到知己的高興之情的外現。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篩選的標準常見的有“直接表現……的是”,這時考生就要注意“直接表現”這幾個字,既不能是其因也不能是果,必須是直接的可以證明所給觀點的材料。還有的是沒有直接二字,但也要注意其標準。
【正確答案】 a 三、重要實詞積累不夠,掌握不準,不能準確翻譯詞語的意思
(XX年廣東卷)翻譯下面示例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