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dsy
[ 教學目標 ]
1、有個性地鑒賞詩歌
2、感受詩意,體驗詩情,
[ 教學要點 ]
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引導學生以分析詩句為突破口,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感受詩意之豐、詩情之深
[ 教學過程 ]
一、對話材料準備
1、鑒賞詩歌的一般方法:抓住描寫的形象,知人論世,了解背景,體會所描寫形象中蘊含的情感。
2、海子簡介
:海子,1964年3月出生于安徽懷寧縣一個封閉而貧窮的小山村—查灣。小時候,在饑餓和半饑餓的環境中度過了天真無邪的童年,隨著大弟弟和二弟弟的降生,原本貧困的家庭更加入不敷出。上小學的時候,海子放學回家,為了讓兩個弟弟先吃,自己往往只吃些殘羹冷菜。上了初中,農忙時,星期六下午上完課后,海子就從學校步行回家,插秧割稻.;第二天,照樣做一整天的活,掙幾個工分,以便為家里在年底分紅時能多掙一些糧油。忙完活后,在菜地里拔幾棵白菜炒熟(沒有油只有鹽)裝入瓶中,作為他下個星期的美食;再背一瓶子的腌蘿卜和四、五斤米去上學。1979年考取北大時,他手拿錄取通知書在井邊大喊大叫,為自己就要實現第一次看見真實的火車、坐火車的愿望興奮不已。上北大時,媽媽東借西湊了30元錢,給海子帶上。鄉村老裁縫的父親,每晚挑燈夜戰為鄉親們加工衣物賺錢供給海子在北大時每月10元的生活費。大學畢業后,海子被分配到中國政法大學工作,“第一個月90元的工資,他寄了60元回家。”1988年,孝順的海子把媽媽接到北京昌平生活了一段時間,臨別前,海子遞上300元錢,讓媽媽回去買些自己喜歡吃的、用的東西。可媽媽知道兒子的生活也很苦:在房間里,找不到電視機、錄音機,甚至收音機,他既沒有錢也沒有空閑去學跳舞、游泳、騎自行車。可是海子不被人理解,四次失戀,寂寞而凄涼地徘徊在封閉而貧窮的生活之中。在單調與孤獨之中寫作,又不被人認同,連詩歌的發表都極不順暢。常遠曾說:“今年開學后不久(即寫這首詩的前后)”,(現在)“窮極了,臨時到商店買個東西都沒錢”。我認為,來自貧困而封閉地區的海子,他向往的不是那種陶淵明式的“閑散”生活,而是讓全家能夠吃飽穿暖,充滿家庭溫馨的普通生活。1989年初,海子回了趟安徽,可是他的家鄉依舊是那么封閉而貧窮。在家里,他的農民父親甚至有點兒不敢跟他說話,他的家人誰也不能理解他的思想和寫作。他從小就為不能擺脫封閉而貧窮的環境傷透了心。
3、海子形象及家庭的照片(多媒體)
二、導入
由語言的作用引入文題,鑒賞詩歌的方法:知人論世,抓住詩歌的意象,分析語言內涵,反向推導,同向聯想,感受“無理而妙”。
三、與文本對話 初步感知文本
1,學生放聲誦讀,初步感受詩歌中描寫得形象及詩中所表現出的情感。
2,教師引導:本詩意象主要有哪些?有何主要特點?
學生回答。
備答要點:大海、春暖花開、幸福,閃電。
3,品讀理解:
第一章描寫的是一幅作者向往的生活圖景。詩人清楚的告訴我們:“幸福”是指普通而平凡的生活—“喂馬,劈柴” “關心糧食和蔬菜”,自由而溫暖的生活—“周游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對大海既陌生(他出生、成長、讀書、工作,都遠離大海),又極有誘惑力(他有許多詩都寫到大海)。“大海”“春暖花開”兩個意象,透露了詩人內心的意向、寄托著詩人無限美好的遐想:他很想走出封閉,他渴望人間的溫暖。詩人在詩中描寫的是一幅極為普通、平凡的,自由、溫暖的生活圖景,來表達他對“幸福”的渴望。 第二章,“從明天起”,言外之意就是今天仍然過得極為艱難和不幸。“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為什么要告訴親人自己所向往的幸福圖景,目的是表達自己有心孝敬父母,但不能改變他們的貧窮,自己有心關愛弟弟,但不可能使他們走出封閉,自己內心那種痛苦、無奈、愧疚的復雜心情。目的是讓親人明白自己的一片孝心。這里詩人運用“閃電”這個意象,清楚地告訴讀者:作者心中明白,那田園牧歌般的平凡普通、自由溫馨的生活,對自己來說,是“閃電”一樣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種美麗的愿望。美則美矣,但只能神往而不能達到,只是“海客談瀛洲”的天真幻想,“處涸轍以猶歡”的瀟灑好夢。
第三章中為什么說,“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因為作者心中明白,現在自己只是僅能“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只能祝愿“陌生人”,“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有情人終成眷屬,在塵世獲得幸福”。“塵世”二字透露了詩人對于“幸福”的特殊情感:他不愿輕易放棄,但這些“幸福”屬于陌生人,已經不可能屬于自己了。“我只愿面朝大海,”字面上是“只愿”,但實際意思是“只能”,言詞中蘊藏的是對“塵世”充滿無可奈何的憤激的心情。
四、提出話題 深入體悟[話題] 1、“從明天起,做個幸福的人”,海子為何要從“明天”起,他今天的生活狀態又是怎樣的呢?
2、如何理解海子為陌生人祝福的內容?
3、“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句中為何加上“塵世”? 為什么把世界說成“塵世”?是什么造成作者對“塵世”如此失望的呢?
4、“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句中的“只愿”又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情感?
[教師點拔]:海子的生前至友西川說,“海子是一個有著自殺情結的人”,這是因為當時不能透露海子的《不是遺書的遺書》:“今晚,我十分清醒地意識到:是常遠和孫
舸這兩個道教巫徒使我耳朵里充滿了幻聽,大部分聲音都是他倆的聲音,他們大概在上個星期四那天就使我突然昏迷,弄開我的心眼,我的所謂“心眼通”和“天耳通”就是他們造成的。他們想使我精神分裂,或自殺。”“今天晚上他們對我的幻聽折磨表明,他們對我的言語威脅表明,和我有關的其他人員的精神分裂或任何死亡都肯定與他們有關。我的幻聽到心聲中大部分陰暗內容都是他們灌的。”
“我的所有行為都是因暴徒常遠殘暴地揭開我的心眼或耳神通引起的,他和孫舸又對我進行了一個多星期的聽幻覺折磨,直到現在仍然愈演愈烈地進行,他們的預期目的,就是造成我的精神分裂、突然死亡或自殺”。給駱一禾的信中說,“邪惡奸險的道教敗類常遠,他把我逼到了精神邊緣的邊緣。我只有一死”。常
遠何許人也?是海子“交往幾年,住在西環里時同一單元,較早地參與研究法治系統工程,以及對宗教(他非常崇拜西藏文化)和氣功的興趣,所以有許多共同語言”的朋友,在海子自殺前的一天,曾“建議他發揮內行的想象力,寫一部關于氣功的科幻電影劇本”(常遠為海子死的說明材料)。從這些事實中,人們不難看出常遠等人利用海子在封閉貧窮的環境長大,在封閉孤獨的生活中形成的對美好生活的無限渴望的心理和偏執倔強的個性,引導他迷戀氣功,直至走火入魔的過程。《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這首詩正是常遠在“那一年放寒假前的一天”的建議前后寫成的,因此如果有人說這就是常遠把海子逼到精神崩潰的明證,不應該是無稽之談。西川的“他可能是在開大周天的時候出了問題。
......他覺得自己的肺已經全部爛掉了”這些話,可以說也是有力的旁證。作于1989年3月14日的《春天,十個海子》詩中己經表現了他最后死亡時的全部景象,是詩人的自我神示。這顯然是海子被“逼到了精神邊緣的邊緣”最具體生動的寫照。是什么把一個“純潔,簡單,偏執,倔強,敏感”(西川語)的、說“雷鋒是個大好人”的淳樸的農家孩子一步步逼到精神崩潰?這是一個誰都不難猜透的謎。
純潔、簡單的海子一向把世界看得無比美好,可是現實卻讓他碰上了“邪惡奸險的道教敗類”,那些人向他“灌輸”“陰暗的內容”,使他“覺得自己的肺已經全部爛掉了”,“目的,就是造成…..精神分裂、突然死亡或自殺,”這世界怎不讓作者感到失望?又怎能說不是渾濁的“塵世”呢?
四、合作對話(教師課堂程控)
1、分組討論,
2、交流 3,整合對話:是“塵世”不能容納海子這個出身貧寒的天才,逼得他轉過身去背對塵世,面朝大海,去尋找春暖花開的幸福的天堂。所以,全詩的主題是表達海子對自由溫馨的普通生活的向往和渴望,對自己不能孝敬親人的痛苦和愧疚,對塵世的不能容納他的無奈和不滿;也蘊涵著對塵世中邪惡奸險的敗類極大憤怒和控訴。最后一個“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表達的是一種作者對“塵世”的失望和憤激之情
五,作業 :寫一篇《與海子對話 》為話題的短文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教案
[ 作者:劉鑫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910 更新時間:2004-5-18 文章錄入:pz_snow ]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教案
教學用時:一課時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方式:探究式
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2、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3、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德育目標:1、讓學生懂得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的崇高和可貴;2、讓學生牢固樹立生命寶貴、珍愛生命的理念。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新課:(屏顯幻燈片1)正式上課之前,先放一首歌給同學們聽一下。(屏顯幻燈片2)
[放完后問學生:覺得這首歌怎么樣?好不好聽?]
[繼續問學生:有哪位同學知道這首歌要紀念的那位詩人叫什么名字嗎?]——海子。(屏顯幻燈片3)
二、 誦讀詩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海子的一首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屏顯幻燈片4)
1、 先請我們的同學有感情的將這首詩齊讀一遍;[學生齊讀](屏顯幻燈片5)
2、 再請兩個同學分別為大家示范朗讀一下這首詩,看誰讀得更有感情;[一男一女]
3、
最后請同學們將這首詩默默地、細細地品讀幾遍,時間2分鐘;一邊品讀,一邊思考一個問題:透過這首詩你覺得生活中的海子應該是怎樣一個人?你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樣子?待會發言。
三、 作者印象:
[學生發言]
[教師發言:大家說得到底怎么樣,和真正的海子到底象不象,我先不表態,先給大家看幾則海子的小故事。](屏顯幻燈片6、7、8)
[教師總結:怎么樣,和你想的一樣不一樣?海子既是個詩人,也是個長不大的孩子,一個性情中人。]
四、
創作背景:再來看看這首詩的創作背景,相信了解了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后,大家對海子這個人以及他的詩又會產生一些新的看法和認識。(屏顯幻燈片9)
[教師發言:沒想到吧,詩人竟會在他生命中本該大有作為的年紀以這樣一種方式離開了這個世界。他為什么要自殺?為什么就這樣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離開?有人說,這首詩就告訴了我們答案。好,下面我們就試著用探究式的學習方法通過這首詩來探究一下海子自殺的原因。]
五、 探究學習:每四個同學組成一個學習小組,思考和討論下面的幾個問題,等下發言。
1、這首詩中的“幸福”一詞有什么具體的內容和特定的含義?(屏顯幻燈片10)
[具體內容:“喂馬、劈柴、周游世界”、“關心糧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有情人終成眷屬”、“在塵世獲得幸福”。]
[特定含義:塵世中的幸福。物質的、實在的,被世俗世界理解和認可的。]
2、 詩當中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又象征著一種什么樣的生活?(屏顯幻燈片11)
[超脫塵世的、塵世之外的幸福生活。精神上的、理想的、不現實的,也不被世俗世界理解和認可的。]
3、 有人說,這首詩的誕生事實上已經宣告了海子人間生活的結束,對這句話你是如何理解的?(屏顯幻燈片12)
[提示:關鍵詞“從明天起”、“只愿”。]
[教師總結:大家說得都有一定的道理。關于這個問題學術界也一直存在著爭議,我把其中有代表性的幾種意見給大家看一下,供大家參考。](屏顯幻燈片13、14)
4、
但不管原因究竟是什么,你認為海子選擇用自殺的方式來逃避現實、求得解脫的做法可不可取?為什么?有沒有其他的解決辦法?(屏顯幻燈片15)
[學生發言]
5、 如果海子沒有死,現在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打算對他說些什么呢?(屏顯幻燈片16)
[學生發言]
六、
紀念海子:高曉松的紀念詩人系列組曲一共有三首,前面我們已經聽了其中的一首,剩下兩首大家有沒有興趣聽一下?(屏顯幻燈片17、18)
七、
海子圖片:關于海子我們已經了解了不少,看了他的幾則小故事,聽了紀念他的幾首歌,學了他的詩,但他到底長什么樣呢,我們現在還不知道,別急,很快大家就能看到,看真正的海子象不象你想象中的樣子。(屏顯幻燈片19)
八、
結束語:和你想象當中的樣子象不象呢?興許象,興許不象,但他確實就是海子。再見,海子!愿你在天國里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幸福!(屏顯幻燈片20)
一誦讀提示
這首詩以樸素明朗而又雋永清新的語言,唱出一個詩人的真誠善良。詩人想象的塵世,一切都那么新鮮可愛,充滿生機和活力。要注意讀出詩中積極、昂揚的情感。
二整體感知
1.寫作背景
海子生前好友、詩人西川回憶說:“海子沒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這或許是由于他的偏頗。在他的房間里,你找不到電視機、錄音機甚至收音機。海子在貧窮、單調與孤獨之中寫作,他既不會跳舞、游泳,也不會騎自行車。”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海子獻身詩歌事業,是以犧牲塵世生活為代價的。
2.內容大意
這首詩海子寫于死前的兩個月。詩人終于開始擬想塵世的幸福生活。全詩共三節。第一節詩人勾勒出了想象的塵世生活,喂馬、劈柴、有一所房子等,都是擬想的。第二、三節表現了詩人博大的愛心。和每個親友通信,從“河”“山”一直到“陌生人”“取名字”等,極富詩意和人情味。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給人一種非常清新、溫暖的感覺。
海子在詩中真誠地祈愿,每一個陌生人都在塵世中獲得幸福,是詩人真誠良知的展現。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感悟新詩的語言特點
2、了解海子及其創作風格
3、掌握新詩的學習方法
二、課時劃分
第一課時:整體感知,指導朗讀,當堂背誦
第二課時:局部揣摩,交流問題,深入研討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文欣賞來自“三槐居”,運用超級鏈接,其余加上本課設計再制作)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讀懂這首詩,讀出味道,讀出神采
難點:把握新詩的特點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搜集海子傳記材料,以此導入 。
(二)解題
1、語法結構分析,發動學生思考
2、讓學生猜測這個題目的意思
學生分析正確與否,教師不作回答,同時提請學生學完全詩以后再作定論,以此進入新授。
(三)課文朗讀
1、課件朗讀欣賞(內容來自“三槐居”)
2、學生自由朗讀,表情朗讀,分角色朗讀,教師指導
(四)整體感知內容
1、結合前面提出的問題,要求學生對照全詩,說說題目怎么解釋?發動學生踴躍發言,展開討論,教師總結。最終理出全詩思路。
2、對照思路,嘗試當堂背誦。
(五)布置作業
1、繼續鞏固背誦
2、每人針對本詩,必須提出一問,供下堂課交流、討論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課的重點內容
1、請數名學生復述本詩內容
2、檢查背誦情況
(二)交流問題
交流問題的組織,分成甲乙兩組,進行問題對抗賽,辦法如下:
第一輪:甲乙兩組互相提問
第二輪:甲乙兩組向教師提問
第三輪:教師向甲乙兩組提問
教師提問時把握兩點:
1、新詩的特點(言、象、意)
2、海子的風格
這兩點教師要預先準備好,屆時以課件展示。
同時,提請學生要珍愛生命,要讓生命像詩歌一樣美麗!
(三)鞏固欣賞
1、欣賞課件朗讀,進一步體會
2、學生朗誦比賽
(四)布置作業
閱讀普希金《致大海》(用課件展示其內容),試與本詩作一比較,寫成小論文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