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考察名校中學體會
3、研討
實施課堂教學改革,成在學生,敗在教師。只有仔細研討老師和學生的現狀,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才能對癥下藥,做到藥癥統一。將我們的學校與許市中對比,我們不難發現:我們的課堂嚴重營養不良,課改幾乎成了絕癥。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教學一直尊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信念,可在實際教學中就把這個原則拋到九霄云外了,變成了教師為主體,教師霸占課堂,教師統治課堂,教師唱獨角戲。整個課堂都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講學生記,教師講什么學生學什么,教師講多少學生學多少。教師拼命的講,學生機械的接受,教師津津樂道,學生不知所然。教師生怕學生聽不懂,生怕知識講漏了,不厭其煩,口若懸河、反反復復,點點滴滴,一講到底。我認為就是越俎代庖,鳩占鵲巢。
課改也流于形式,只停留在口頭上,沒有落地,說起來是一套,做起來是一套,說和做是兩張皮。我們僅僅是有課改的吶喊聲、口號聲,而沒有認認真真的思考,更沒有腳踏實地的做。即使是教學比武的比賽課也最多的是給傳統課堂加上了花邊,插上了幾朵鮮花,激起了幾朵浪花,但是實質沒有變。正如一個人臉上一臉麻子星,為了使人看起來美麗,怎么辦?就只有抹粉底霜來遮掩,雖然外形象暫時改變了好看了,但是本來的面目永遠不會改變。
4、研試
嘗試撰寫導學案;嘗試指導預習課;嘗試展示課改課。
以上的研讀、研討與研試,我們主張教師自主探索,或者幾位要好的教師組成一個小組合作探索。你如果擔心效果不好,害怕在公眾面前獻丑,可以關起門來試驗。先可以在自己班上進行初步嘗試,做到:“步伐慢一點,影響小一點,模仿象一點”就行了。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召開這個會的真正目的和用意所在。
5、研究
所謂研究,詞典里有三層解釋:一是鉆研、探索;二商討、考慮;三是仔細詢問。那么,研究課改方法就包含了以上三層意思。許市中學為我們樹立了一面鮮明的旗幟。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切實可行的課改經驗,我們不能把它當作唯一的課改模式,全盤照搬照抄。學習一個成功的經驗,主要是學習經驗創造者勤于學習、勇于創造、不甘落后的闖勁,敢打硬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因此,我們在學習借鑒許市中學課改經驗的同時,要進一步研究適合自己的課改方法,勇于鉆研,不斷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新路,打造出我們自己的課堂教學特色來。
6、研修
總體說來,我們巖口學習許市中學的經驗大體會經過這樣一個過程:研讀、研討、研試、研究、研修、研發。前四個過程希望老師們能在本期期末(下期開學前)完成。下學期一開學,學校就可確定實驗年級與班級,采取教師自主報名、學校行政集體考核的方式,確定實驗教師。然后制訂課改方案,正式進入研究與研修階段。這兩個階段是并列的,相互穿插的。其中主要包含三項重要工作,一是模仿過關課、公開課、示范課等課改做法。二是修正,一邊模仿,一邊研究,一邊修正,發現問題及時研究解決。在此過程中,要求所有教師經常登錄中國課改新聞網,不斷豐富自己的課改閱歷。三是提升,我們還會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聘請教研室、進修學校的教學專家或課改專家來巖口講學,幫助我們解決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難題;期中時再組織實驗教師帶著問題去許市或杜郎口等課改名校學習來提升我們的課改能力。
7、研發
研發,這是課程改革的總結階段。等到我們學習得象模象樣,有板有眼的時候,就應該著手研究開發了,到那時自有領導、專家會來關心我們、指導我們,歸納總結屬于我們巖口的課堂教學改革理論。以超越的姿態引領隆回,甚至湖南的課改潮流。
四、課改還需要敢于給傳統課堂打零分的霸氣。
中國教師報編輯部主任、著名課改專家李炳亭先生有一本著作《我給傳統課堂打零分》。盡管我沒讀過這本書,但從書名上足以看出李先生的霸氣,他明白地告訴我們:課堂放生,教師放權,盡可能少講,把學習留給學生。所以,作為老師,要敢于給自己的課打零分,如果你上課時你講的時間超過了十分鐘,那么,這堂課就是零分。在此,我也斗膽向領導提個建議,在以后的評課中更要敢于給老師的課打零分,再也不要有:你的課講得精彩,你的課得很詳細,你講得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知識講解很到位……這一類的討好性評價。要知道你的這個不癢不痛的評價,嚴重阻礙了課堂教學改革的進程。
我堅信:只要老師行動起來,學生被帶動起來,我們的課堂就會互動起來,巖口鎮的學校自然就變成了教師樂教,學生樂學,充滿愛心,充滿文化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