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干部學習心得:踐行“四有” 做焦裕祿式干部
四有干部學習心得:踐行“四有” 做焦裕祿式干部
1月12日,我作為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參加了與200多名學員的座談會,聆聽了總書記語重心長的諄諄教誨,到現在仍然心潮澎湃、激動感懷。總體感受是,信任關懷暖融融、責任使命沉甸甸、干勁信心滿登登。這次座談會,有三點使我終身難忘:一是總書記對基層的深切理解,二是總書記對基層的深切關懷,三是總書記對基層干部提出的殷切希望和明確要求。
總書記對基層的深切理解
總書記的講話處處流露著他對基層黨員干部、對基層情況、對基層工作的深切理解。具體來講,他對基層的理解主要源自于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源自于他對基層的深切了解。一方面,總書記對縣級政權的“職、責、權”了如指掌。總書記說:“在我們黨的組織結構和國家政權結構中,縣一級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維護穩定、促進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而縣委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縣委書記就是‘一線總指揮’。我對縣一級職能、運轉和縣委書記的角色有親身感悟,同大家交流感覺很親切。”另一方面,總書記對基層的“難、苦、累”感同身受。當大家談起縣委書記這個角色時,總書記深情地說:“聽了大家的發言很有感觸,腦海里不斷浮現我在正定當縣委書記時的畫面,仿佛回到了30多年前。”“縣委書記這個崗位很重要,官不大,責任不小,壓力不小。這個官啊,確實不好當!”
第二,源自于他深切的責任和自信。這個責任是總書記對黨、對民族、對人民、對歷史都有著深切的責任。總書記說:“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越是責任重大的崗位,遇到的壓力肯定會越大,這就叫有擔當。”這個自信是總書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總書記在座談中做了很多比較,和國外的情況做比較,從政治制度方面做比較,從信仰的角度做比較,反復強調要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政治制度。
第三,源自于他深切的群眾觀點和為民情懷。總書記要求基層干部“心中要始終裝著老百姓,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做到不謀私利、克己奉公”。當講到我國困難地區、困難群眾時,總書記說:“必須時不我待地抓好扶貧開發工作,決不能讓困難地區和困難群眾掉隊,也不能讓‘平均收入’掩蓋了‘不平均’。”總書記還列舉了我國古代一些憂國憂民的縣令的事例,談到清代鄭板橋長期在河南范縣、山東濰縣擔任知縣,當場吟用鄭板橋“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詩句,告誡我們共產黨的領導干部應有更高的精神境界。
第四,源自于他對辯證法的嫻熟運用。總書記的座談講話通篇都能體現出他辯證的看問題和辯證的思維。比如,“當好縣委書記,內在要有激情,但是還要從容不迫”“手里攥著千頭萬緒,攥著一千個線頭,但是針眼一次只能穿過一根線,要一件一件的辦,一個一個的來”“堅持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切勿好高騖遠,脫離實際,沒有什么事是盡善盡美的”“工作重點因地制宜,否則事倍而功半,不能用一把尺子,不客觀,也不公允”等等,這些無不體現出總書記的辯證思維。
總書記對基層的深切關懷
總書記與學員們分享縣委書記的經歷,充分體現了他對基層干部的關懷,對基層工作的關懷,對基層同志的信任,以及對基層同志的期待。
第一,這種關懷是在理解基礎上的關懷。總書記在與學員分享縣委書記經歷時說:“那時候我年輕想辦好事,差不多一個月得大病一場,為什么呢?老熬夜,經常是通宵達旦干,后來感覺到不行,這么干也長不了……我就每天做到晚上12點不做了,睡大覺,第二天重新來過。”這雖是一名老縣委書記的經驗之談,卻體現了對基層干部的深切關懷和無限關愛。
第二,這種關懷是在信任基礎上的關懷。“我同大家的感受是一樣的,縣委書記這個崗位很重要,官不大,責任不小、壓力不小,這個官不好當……”總書記說。縣委書記盡管級別不高,但轄區內的改革、發展、穩定,宏觀層面的大事,芝麻綠豆的小事,都可以和縣委書記扯上關系。他說:“從全國來看,縣委書記這支隊伍總體是好的,絕大多數同志是值得信賴的。”總書記的講話讓大家感到很暖和。
第三,這種關懷是在期待基礎上的關懷。總書記對基層干部成為我們國家治國理政重要的支撐充滿了期待。他給大家傳授了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責任擔當的方法。他說,“一名干部,如果沒有激情,沒有事業心,不要選他當縣委書記”“內在有激情,但是還要從容不迫”等等……這些都表明,他對基層同志是充滿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