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披甲逆行榮光而歸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3篇)
2024披甲逆行榮光而歸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1
20__年1月,突如其來的冠狀病毒,給我們中國,乃至整個世界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所有人都面臨著感染的危險,大家都在拼命的逃離武漢,逃離醫院,逃離被病毒感染的地方。但是,有這樣一群逆行出征者,他們無懼危險,挺身而出。此時此刻,這些戰斗在一線救死扶傷的是英雄:迎難而上的是英雄:置自己安全而不顧,為身邊人著想,提供的方便的也是英雄!
在我的身邊,就有著這樣平凡但是又偉大的英雄----我們小區的便民店老板。本來春節他是準備歇業兩周過春節,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他放棄了他最初的打算,全身心投入到了為大家服務的熱情當中。春節期間,很多地方都關門歇業了,進貨也不好進,加上提前沒有屯東西,老板想方設法的去聯系進貨渠道,首先是基本的米,面,油,鹽等這些生活必需品。在聽說了埠西市場停業后大家沒有地方去買新鮮蔬菜,老板立刻開始行動,到處去找能夠批發蔬菜水果的地方,第一時間給我們帶回來充足的水果蔬菜,讓我們的餐桌變得豐盛起來。后來大家出入小區越來越嚴格,可大家的需求更多了,有的需要肉,有的需要消毒液,有的需要酒精,有的需要口罩,要知道目前這些東西都是不好買的,但是老板還是迎難而上,開著車到處打聽供貨渠道,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終于給我們大家都帶了回來!不僅如此,老板還不賣高價,沒有趁火打劫,只是維持一點點利潤。
因為有了這樣一位講義氣,有責任心,有使命感,為他人著想的老板,我們小區的幾百戶鄰居都平安的度過了這一個多月,是他自己的逆行,減少了大家外出感染的風險,保障了我們的菜籃子,滿足我們的生活需求,給我們大家帶來了安全和方便!我想,英雄不是超人,他也只是一位凡人,但是注定又是不平凡的!我想,這就是我心目的中英雄,他,就在你我的身邊!
2024披甲逆行榮光而歸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2
這天,我在陽臺下仔仔細細地讀完了英國作家弗朗西絲著作的《小公主》一書。它使我深有感觸。
本書講了一個英國女孩薩拉有著公主般的氣質,雖然她的父親去世后她的生活就像就是從天堂直墜地獄,但她仍然像公主一樣持續著尊嚴和自信。雖然從光彩奪目的小公主變成小女傭,小教師,但就是,沒有什么能夠奪走她內心的善良和期望。薩拉懂得給予別人,即使她流浪在街頭肚子餓極的時候,她還就是把好不容易得到的六個面包中的五個全都給了一個小乞丐。即使她比其他女孩經歷過更多坎坷,她卻仍然充滿期望地去應對生活,從不氣餒。
合上了書本,我閉上了雙眼,想起了我自己:
每個女孩都把自己當成了公主。什么樣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公主呢?就是吃得好穿得好嗎?就是長得漂亮出身高貴嗎?就是對人驕傲無禮嗎?還就是遇到困難叫苦嗎?都不就是,薩拉給我們寫出了正確的答案。那就就是:無論生活怎樣坎坷,怎樣艱難,都不能失去自尊,不能失去善良,不能失去信心。要充滿期望應對每一天。薩拉十一歲就開始做粗活,吃剩飯,但她從沒有喪失公主的矜持。這樣的女孩,才就是“真正的公主”。
薩拉雖不就是公主,但她有公主般的品格。而我,從小就不愁吃不愁穿,衣服臟了,外婆會給我洗,肚子餓了,外公會給我燒……我怎能和薩拉相比!我只要碰到一點困難,就再也做不下去了,拼命的找借口要放下,少寫一個字都好。但這種學習上的困難,能與薩拉遇到的困難相比嗎?媽媽多吃我一塊肉,我就會大呼小叫,雖然那塊肉對我來說不值什么,但我還就是覺得這塊肉就是我的,不能給別人吃。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外在的東西并不重要,小女孩薩拉也一次次地流落街頭,但她堅持自己的內心務必像公主一樣尊貴,她也就注定成為公主。
2024披甲逆行榮光而歸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3
最近聽到不少身邊的朋友對工作和生活做出改變的消息,或因對現狀的不滿,或因有更好的機會,或因想要追求不一樣的人生,或因其他無數個可以說服自己做出改變的理由。生活本就是這樣,邊走邊探索,一步步改變一步步磨合,最終找到那個能讓自己內心平靜的狀態。恰逢最近看了本書,《月亮和六便士》,更是將對欲望的追求發揮到了極致。
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原是位證券經紀人,人屆中年后突然響應內心的呼喚,舍棄一切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他在異國不僅肉體受著貧窮和饑餓煎熬,而且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后,他離開文明世界,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與土著人一起生活。獲得靈感,創作出許多藝術杰作,最終病逝。
斯特里克蘭德畫畫,是他的命運,他是一個沒有選擇的人,他畫畫是“必須畫畫,仿佛一個人跌進水里,游泳游的好不好是無關緊要的,反正得游,不然就淹死。”他對除畫畫之外的人與事冷酷無情,他不想過去,對他而言最重要的是永恒的現在。他為了自己的興之所至,對朋友帶來莫大的痛苦也不去理會。他為了理想放棄全部道德、責任與世俗生活。沒有人理解他,也沒有人知道該如何評價他。別人的人生是在不斷做加法,他卻在做減法。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斯特里克蘭德拒絕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國人”,他甩掉一個一個身份,如同脫去一層一層衣服,最后一抬腳,赤身裸體踏進內心召喚的冰窟窿里去。他是一個被夢想綁架的人,縱使遭遇再多折磨和痛苦,我理解中的他也是幸福的,他不會感到厭煩和寂寞,他的靈魂是滿足的。斯特里克蘭德就如同他的作品一樣,具有一種純粹精神的性質。一種使你感到不安感到新奇的精神,把你的幻想引向前所未經的路途,把你帶到一個朦朧空虛的境界,你會感到自己的靈魂一無牽掛。斯特里克蘭德的人生已達到了另一個高度,他的人生只能作為理解他作品的一個入口,卻不具任何普遍意義上的借鑒價值。然而現實由不得我們這樣選擇,但我們總要以自己的方式,達到一個平衡而美好的狀態,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里,淡泊寧靜、與世無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