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個人學習心得(精選3篇)
老師個人學習心得 篇1
經過教師專業發展的校本培訓,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理論得到提升,觀念得到轉變,我深感肩上壓力的沉重,更感職責的重大。我要不斷地思索,不停的探討,永不停止的實踐,把自我的工作落到實處。
一、教師應具備學習精神、敬業精神、奉獻精神和創新精神
1、學習精神。知識經濟的到來,學習型社會的構成,新課程改革的上場,不得不促使教師們參加到學習中來,繼續教育,終身學習。教師要不斷地學習,勤奮地鉆研,要使自我的觀念能夠與世界教育發展同步。
2、敬業精神。教師要把辦好教育作為自我的一項事業來做,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篤學,團結協作,為人師表,以高度的職責感做好本職工作,對教學工作精益求精,并能夠與時俱進,根據學科的發展,及時調整教學資料,提高專業發展水平。
3、奉獻精神。奉獻精神是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教師不僅僅要向學生們傳授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向學生們傳承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不僅僅要教會學生們怎樣學習,更要教會孩子們怎樣做人。教師承擔著培養各種本事、塑造完美人格等許多重任。所以,教師的工作是沒有止境,也無法用尺寸計量的。他們必須具備一種特殊的精神,默默無聞的勞動來自于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和對教學的熱愛,源于看到學生成長的喜悅,并由此感到個人生活的充實和價值。
4、創新精神。教育改革是學校的生命之所在,是學校發展的必由之路。教師要開展創新教育,首先必須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本事。這種創新包括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資料等諸多方面協調一致、相輔相成的創新,也包括教師自身的創新素質。
二、轉變教育觀念,營造良好氛圍。
觀念轉變是課程改革重中之重的問題,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和資料,是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條件,新課程倡導“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學生、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的理念。站在學生學習的角度進行教學設計,把教學過程變成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過程。教師要精心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本事。
在鉆研教材中,盡量發掘教材中的情感和情趣因素,根據不一樣的教學資料設計和運用不一樣的教學方法,根據不一樣的教學方法設計不一樣的教學活動,根據不一樣的教學活動制作不一樣的教具和道具、圖像和幻燈片,以最佳的情景、畫面、音樂、色彩和語言效果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到達夢想的教學效果。
三、改變評價觀念,注重課后反思。
在指導學生學習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及時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給予及時評價,使評價成為教學過程的一部分,以評促學,以評促發展。
課后教師要對教學效果進行反思,要善于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不斷改善和提高。進取撰寫反思型教學案例,不斷地記錄和積累教學工作
中的體會、經驗和資料,有利于教學工作的深入進行,有利于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本事。每教完一節課后,教師記下本課的創新“亮點”。找不足之處,寫出改善之法。想應做之法,留下瞬間感悟,不斷積累成功的經驗。
老師個人學習心得 篇2
而學好英語這門語言,對于我們來說,會有如下好處:
第一、 從小培養良好的英語的聽說讀寫的基礎,在相關企業迎接更為復雜困難的英語學習大有裨益;
第二、 一旦畢業,選擇英語類專業工作將使得我們的成功幾率大為增加,比如:除了英語類專業之外,相關專業還有:國際經濟法專業、國際貿易類、商務專業、醫學專業、國際政治專業、歷史專業、考古專業、傳媒專業、舞蹈專業、財務專業、文學專業、師范專業、數學專業、工程專業、電子專業、生物技術專業、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等,都離不開英語的學習或國外文獻資料的查閱,沒有良好的英語基礎,這些專業領域是不會取得重大建樹的。
第三、 對于某些重點學校,或者與國外建立了友好交流關系的學校,只有那些具有優勢英語的學生才有可能被錄取參加國外友好學校的交流活動;
第四、 即使是有偏科傾向的學生,如果她的英語口語或者寫作或者翻譯有一技之長,將來即使是沒有考上大學,他也會被社會廣泛需要的,比如從事翻譯、口譯、英語教師、幼兒園老師、外貿行業等。
第五、 語言好的學生,其右腦的智商相對更高,反應更靈敏、溝通更快捷易懂、給人印象更深刻,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更有優勢,更容易奪得一些機會。
第六、 如果你想將來出國,就不會在語言關方面花費很多金錢、時間和精力去補課,而是一站式通達國外,獲得更多良好教育的機會,也更容易引起外國機構的青睞,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老師個人學習心得 篇3
緣起
說起來我為啥練瑜伽,起因是很搞笑的,我說出來你們也會覺得可笑。我自小是個體育白癡,說白了就是小腦不發達,一切需要手腳協調的運動對于我都是難題:十幾年來我喝了足有半個游泳池的水也沒學會游泳,長跑短跑中長跑從來都沒及過格,乒乓球接不到,羽毛球發不出去,跳舞象鬼子進村……總之我從小學到大學,體育就沒有及格過,枉費我一米七三的身高,我的體育老師們提起我來都恨得什么似的。等到大學畢業后我終于松了一口氣:不用考體育了!人生總算有點陽光了!
可是實際上我還是想要運動的,也許這是骨子里的遺傳吧,我老爹每天5點起床去長跑,刮風下雨就在陽臺原地跑;我老媽當年橫渡過長江,是一等一的游泳健將。我一直想找到一個我喜歡的,可以堅持下來的運動,不然想想下半輩子不是坐著就是躺著,最多逛逛街,那也太恐怖了。
為啥選擇瑜伽呢?嗯,并不是看了啥宣傳啥大師的書籍,而是因為:第一,它和其他激烈運動相比貌似對小腦沒有太大要求;第二,它是赤腳的。。。。。。我腳大哇!買鞋難啊!女式運動鞋沒有我的碼,男式的我穿著蠢死了!而它,是不用穿鞋的!于是,我就跑去報名,開練了!!
過程
我第一次上課應該是在23歲?或24?練習了一年,以高溫瑜伽為主,說來慚愧,那時候認為高溫瑜伽減肥。其實瑜伽真和減肥沒有半毛錢關系,底下我會詳細說這個事情。后來搬了家,附近沒有好的瑜伽館,就停了;中間找到一個小瑜伽館,又練了半年,后來對其環境實在不滿意,也就放下了;在家里自己有時也跟著慧蘭瑜伽做一做,但說不上多么持之以恒;一直到來了上海,經過地點價格時間教練的一個綜合考慮,找到了一個健身房,正式重新撿起了我的瑜伽練習,這一練,就是兩年半,其中因為疾病中斷過三個月,基本上是保持著一周兩到三次的上課頻率,主要以流瑜伽和阿斯湯加為主,偶爾也上上高溫瑜伽。
練習頻率其實很重要的,起碼要保持一周一次,因為我是專挑自己喜歡的教練的課,所以上的不算勤;有一個和我差不多同期練習同等水準的女孩子,她是跟著自己喜歡的教練滿上海的跑(她是通卡),上課頻率比我高多了;我眼看著她一步步超過了我,現在可以做很多高難度的動作。所以,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多去上上課吧,嗯……
心態
我不算多么專業的練習者,也沒系統學過解剖啦、肌肉啦、骨骼方面的知識,所以,我只能以一個業余愛好者的角度給出我的一些建議,其中我第一要說的,而且重點要說的,就是心態問題。
我第一次上課時,老師并沒有注意到我,也沒有特別指點和鼓勵我,說實話,我的入門和老師沒啥太大關系。第一次站在瑜伽墊上的時候,我做的很差,很差,很差。反正你能想象到一個體育從來沒有及格過的胖子能做到多差,就有多差。但是當課程結束的時候,我已經決定,要練下去了。為什么?因為我覺得身體很喜歡它,我的心也很喜歡它。就這么簡單,我 喜 歡 它。
你一定要喜歡它,才可能堅持練下去;如果你嘗試了許多教練的各種課程,還是一想到要去上課就覺得頭疼,跟完成任務似的,我勸你,放棄吧,沒啥大不了的。運動有很多種,去找一個適合你的,你喜歡的,你才會堅持下去,才會取得進步,真沒必要和瑜伽死磕,這又不是練了就能百病不生長生不老!!
說到這里,我多啰唆兩句,也許對于真正意義上的瑜伽來講,其實我還是個門外漢,瑜伽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冥想,我始終做的不好。許多資深瑜伽教練和大部分瑜伽書籍,都在說瑜伽是一項很高級別的心靈運動,導致很多人不是把它看得玄而又玄,就是很容易將其妖魔化。我只是覺得,做為運動本身來講,并沒有高低層次之分,并不是說你去練瑜伽了,練好了,你就可以傲視跳健身操的、跑步的、游泳的其他鍛煉者了。相反,我覺得長跑者很可敬、舞蹈者很優美、游泳者是浪里白條、打球者積極主動、習武者威風凜凜……都是很好很好的,就象我前面說的,如果你和瑜伽沒有共鳴,沒關系,還有那么多選擇在等著你,你一定能找到你的真命天子!--我是在說鍛煉吧?
總之,放平心態,可以去嘗試,但,不要勉強;人生幾十年,勉強自己長期去做一個不喜歡做的事情,真是不劃算;也不要抱著多么功利性的心態,那么就算你堅持下來了,也很容易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