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大講堂關于西遷精神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3篇)
師德大講堂關于西遷精神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1
在我看來,西遷是我們學校在當時動蕩的國家背景下為國家的均衡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西遷精神具體來說是當時我們學校的每一個西遷人舍小義為大義的努力和付出。
精神是永垂不朽的,也是體現再方方面面的,在那樣艱苦條件下也沒有選擇放棄的大無畏精神,也會體現在我們學校在西部建設的方方面面,不僅如此,歷史是明鏡,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體會。
“黨讓去哪里,我們背上行囊就去哪里!60多年前,數千名交通大學師生響應國家號召,手持印有“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字樣的學校特制粉紅色“乘車證”,分批次乘專列從上海遷往西安,在簡陋校舍中迅速開展教學科研,幾十年扎根黃土地艱苦奮斗,用青春和汗水在西北建設了一所著名的高等學府,鑄就了寶貴的“西遷精神”。
是一代代西遷精神的傳人造就了現在的西安交通大學,創造了如此優越的學習和科研環境,我們在心懷感激的同時更應以優秀前人為榜樣,鞭策自己成為更優秀的人,而不是漸漸玩物喪志。
通過此次學習,使我們認識到西遷精神的深刻內涵,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髮W之道重在立德樹人’,西遷精神最可貴的是老一輩教育家們,種兢兢業業、工作第一的奉獻精神。交通大學從黃浦江畔遷至古都西安,這不僅僅是一次空間上的轉移,其背后凝聚的內涵是交大人身上愛黨報國的使命擔當和服務人民的家國情懷,我們一定要做好本職工作,為新時代的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這就更加要求我們堅守艱苦創業的精神,學習老一輩西遷人的優秀品質,發揮自己的吃苦耐勞精神以及科研精神,為創新港的建設健全,為交大的新輝煌奉獻力量。
師德大講堂關于西遷精神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2
習近平總書記22日下午來到西安交通大學,走進交大西遷博物館,參觀交大西遷的創業歷程和輝煌成就展,親切會見了14位西遷老教授。他談起教授們兩年前給他的一封來信,“看了你們的信我非常感動,產生了強烈共鳴”。習近平說,從黃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濱,你們打起背包就出發,舍小家顧大家。交大西遷對整個國家和民族來講、對西部發展戰略布局來講,意義都十分重大。他勉勵廣大師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發揚“西遷精神”,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把“西遷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
陜西衛視《我的家鄉在陜西》節目組,走進交大西遷博物館,專訪西安交通大學前黨委書記潘季,一起回顧交大西遷經歷的難忘歲月。
師德大講堂關于西遷精神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3
_年前,交大人響應黨的號召,聽從黨的指揮,主體西遷,在大西北開始了艱苦創業的歷程。我們要始終持黨的領導,高揚“四個主義”旗幟,傳承西遷精神,在新時代為西遷精神賦予新的時代意義。
作為新時代的西遷人,我們要把求真務實作為人生的航標,把修德明辨作為成長的風帆,弘揚學術精神,矢志追求真理。在保證課內學習的基礎上開展課外學習,在注重文本知識學習的同時強調對社會文化的體悟,用思考開啟通往智慧的大門,做專業知識扎實、綜合素質全面的新時代優秀人才。
“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是母校留給所有交大人的“傳家寶”。從黃浦江畔到古都西安,一代代交大人在陜西這片黃土地用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譜寫了屬于交大人的輝煌。作為新時代的西遷人,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先輩們的優良傳統,不畏困難、艱苦奮斗,扎根西部、服務國家,用實際行動為西遷精神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偉大事業需要我們弘揚傳承,責任擔當需要我們肩負前行,美好未來需要我們奮勇拼搏。我們一定要把西遷精神學習好、傳承好、弘揚好,創造更大的業績、做出更大的貢獻,為西遷精神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去年的時候,我有幸參觀一次創新港,聽到有些同學說“因為創新港,自己突然有了考研的想法”,這是大家對創新港的肯定,對創新港的期望。當看到一架架高架聳立,當看到一個個工人揮汗如雨,當聽到負責人的認真講解,心中不由地感嘆創新港的偉大,期待交大的騰飛。創新港的建立正是交大西遷精神的體現,是交大扎根西部,響應國家號召,開發西部的又一項壯舉。相信創新港定會成為中國西部的一顆明珠,在新絲綢之路的中心,綻放自己最耀眼的光芒!相信西遷精神定會在我們這代交大人的努力下,在新時代被賦予新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