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試卷分析報告(通用3篇)
[集合]試卷分析報告 篇1
一、基本情況
(一)考生答卷基本情況
本次考試,根據抽樣卷統計,得分情況是:人平分79、8分;及格率94%;優秀率38%;多數得分在70分-85分之間,各試題的得分情況如下表:
題號得分率98%98%98%86%70%41%88%98%60%76%題號(1)17(2)18(1)18(2)得分率82%100%62%85%50%95%96%80%96%84%題號19(1)19(2)得分率98%94%89%96%61%52%86%81%42%62%
(二)知識分布
第二章有理數(14分):其中填空題第1、2、3題,共4分;選擇題第13、8題,共2分;計算或化簡第17(1)、(2)題,共8分。
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數(19分):其中填空題第4、5、6題,共5分;計算或化簡:第17(3)、(4)題,共8分;解答題:第26題,共6分。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19分):選擇題第1題,共2分;簡答題第19(1)、(2)題,第24題,共17分。
第五章走進圖形世界(14分):選擇題第12題,共2分;簡答題第21、25題,共12分。
第六章平面圖形的認識(34分):填空題第7、8、9、10題,共6分;選擇題第14、15、16題,共6分;解答題第20、22、23、27題共22分。
二、試卷特點
1、公正和導向并舉。
試卷中第17題選自課本71頁第8題(1)、(2),試卷中第18題選自課本108頁第6題(5),試卷中第20題選自課本199頁第3題,試卷中第21題選自課本169頁“試一試”第3題改編;試卷中第22題選自課本212第11題改編。以上各題共占37分。這樣考查,體現了考試的公正和導向。
2、基礎與創新兼顧。
前面填空題和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雙基”的掌握,難度不大,這體現了數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解答題第17、18、19小題,是計算,主要考查學生對運算的掌握,因為準確迅速的計算是數學學科的基石。解答題第24、26小題都是與現實生活有關的題目,這充分體現了“人人要學有用的數學,數學問題是源于現實生活”的理念。填空題第9小題是用地理知識結合數學知識考查學生對數學理解的能力。這就體現了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使人有一種耳目一新之感。全套試卷易中有難,充分達到了通過考試來評價的目的。
三、考生答題錯誤分析
1、對基礎知識(主要是計算)的運用不夠熟練。
2、學生審題不清導致出錯。
3、某些思考和推理過程,過程過于簡單,書寫不夠嚴謹。
4、對于知識的遷移不能正確把握,也就是不能正確使用所學的.知識。
四、考試后的一點思考
通過這次考試,重視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優良傳統要發揚,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應落實“雙基”和培養“三個能力”,使學生普遍具有較扎實的基本功。素質教育是重基礎的教育,越是科技突飛猛進,越是要重視基礎,基礎中所體現的思想具有根本的重要性,從中學會的方法和思想使人的能力具有遷移性。人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離不開過硬的基礎知識。在教學中應體現基礎、普及和發展,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同學都學到有價值的數學,每個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讓學生“有所收獲”。
本次期末調研考試數學試題是“穩中求活”。新課標中新的教育理念有充分的體現,本次考試既考查了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概念掌握情況,又考查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確實是一份好試卷。
[集合]試卷分析報告 篇2
質量,始于教育,終于教育。學校教育教學的質量,是學校追求的目標,也是學校生命力和競爭力所在。為了更好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小學教育更好發展,現就本學期的期末測試工作做以下總結、分析、報告。
一、試題分析
這次試卷是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命題的。主要考查學生在重視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注重語言積累,掌握靈活的學習方法和形成自主閱讀的能力。這份試題許多題目是開放的、多元的,重在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文綜合應用能力,意在促進教師引導學生從寫好字、讀好書開始,真正能用好教材,教活學生。題型多樣。重書寫與積累。
二、成功處。
這次考試讓我們看到,我們學校抓教學質量已初顯成效。總分1146分,均分76、4分,優秀率26、7%,及格率93、3%。從試卷上,可以看出語文教學的一些優勢。主要成績歸納如下:
1、此次測試書寫較以往有了很大進步。學生卷面整潔,字跡工整,而且使用涂改液和改正紙的情況大大減少。
2、重視了雙基的教學與訓練。學生卷面也很整潔。基礎知識部分得分率較高……所有這些都不同的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們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與訓練方面的進步。這也說明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注重字音、形、義教學,課文學習雙基較扎實,平時訓練到位,基礎知識抓的較牢。
3、閱讀能力有所提高。
閱讀歷來失分較多,但此次的閱讀成績卻不錯。教師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習得。能夠將語文的閱讀教學與發展學生的語言結合起來,注意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情感的培養和熏陶。對于課文閱讀學生能讀懂文章內容并根據要求正確回答問題,能把文章的中心與本人實際生活體驗相結合,寫出了自我感受和體會。
二、薄弱點。
本次測試透漏的主要問題
1、不會拼音、模糊拼音或能夠拼音但字詞寫錯,通常是用錯字或形近、音近、同音字代替,如“凄涼”寫成“清涼”或“清冽”,讓人啼笑皆非。
2、錯別字依然是這次試卷上的首要問題。別字的領地很廣,基礎、閱讀、作文。每個版塊都有,但本次測試體現出的錯字類型主要是多筆少畫。如:“今”寫作“令”。
3、學生的審題能力有待提高。
4、閱讀分析:對信息的檢索、收集、整理、分析、運用能力欠缺,能夠從短文中找到的,孩子們也惘然處之,甚至索性空而不填。
5、作文出現的主要問題:錯別字特多現象嚴重;選材真實但內容不夠具體。標點運用不規范:標點運用很不規范:大多學生只會運用逗號、句號;有的段落都只是逗號;有的把標點用在一行的開頭。
6、學生的答題習慣令人堪憂。例如個別學生漏答此題,如此種種,著實惋惜!
三、措施。
1、加強漢語拼音復習。有的學生在整個小學階段都不會拼拼音,而老師們往往在強化學生識記、書寫漢字的同時,忽視了學生在拼讀音節的訓練,課堂上學生在老師的提示或示范下不成問題,但一旦脫離了老師,就變得暈頭轉向,“b、d”不分,“q、p”不分,“h、f”不分,“n、l”不分,“z、c、s”與“zh、ch、sh”不分,“–n”與“-ng”不分,今后應該在后續的`語言實踐中復習鞏固漢語拼音。
2、激發求知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興趣是最重要的內驅力,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努力讓學生發現興趣的源泉,用自己的藝術魅力和優質的人文素養把語文課上的有吸引力,讓學生置身與祖國語言文字美的海洋中,引導學生挖掘、攀登,探索知識的奧秘,學生就可以獲得求知的快樂。教學中,還應珍視學生學語文的點滴積極性,熱情保護,真誠鼓勵。
好的閱讀習慣,有助于閱讀能力的提高。在平常的教學中,一定要注重習慣的培養和引導。良好習慣的培養,需要教師細心、耐心和恒心,要舍得花時間精力有意識地訓練。
3、注意積累,加強課外閱讀指導。
教師要幫助學生課外選擇文質兼美的文章,對名句、名段要指導學生咀嚼、賞析、品味,熟讀、背誦。積累這個基石非扎扎實實鋪設不可。要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拓寬學生閱讀面,加強交流,增進積累。文章閱讀速度有待提高,促進信息的瀏覽和整體感知。多讀文本,加強感悟,引導學生對文本有深入、透徹、準確的理解。閱讀教學中要有感情投入,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深入感悟。在培養閱讀興趣的同時,對文本的深層理解有待提高,即挖掘內涵,領會其中的思想、精神。
4、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訓練要常抓不懈,并注意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橫向、縱向)。通過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和理清文脈,加強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
5、加強作文教學的研究。
具體做法:(1)、注意積累好的題材,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要培養學生體驗生活,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真情實感,引導學生寫出、寫好真實的事情,抒發真情(2)、重視“小練筆”,即寫片斷。寫片斷的好處很多,片斷篇幅短小,用時少,易訓練。久而久之,開源活流;寫片斷不求全,要求不高,容易寫,而且學生又可以馬上知道自己練習的結果,可以保護和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小練筆的素材很多,一部分來自課文。如:仿寫、續寫、補白、改寫等。片斷練習和習作的比例為4:1、(3)、粗指導,精講評,寬評價。
成績屬于過去,在反思中我們找到了差距,在思考中我們樹立了目標,在實踐中我們踐行著教育者的圣神職責,讓教育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
[集合]試卷分析報告 篇3
一、考試基本信息
本次初中期末考試涉及初一至初三的所有學科,考試形式為閉卷,考試時間按照學科特點進行合理分配。
二、成績統計
年級平均分
初一:分
初二:分
初三:分
學科平均分
語文:分
數學:分
英語:分
物理:分
化學:分
政治:分
歷史:分
地理:分
生物:分
分數段分布
90 分以上:xx人
80 - 89 分:xx人
70 - 79 分:xx人
60 - 69 分:xx人
60 分以下:xx人
三、試卷特點
1、注重基礎知識考查
覆蓋了各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測。
2、突出重點知識
對本學期的重點和難點內容進行了重點考查,如數學中的函數、物理中的力學等。
3、聯系實際生活
部分試題將學科知識與實際生活情境相結合,考查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有一定的區分度
試題難度呈梯度分布,既保證了大多數學生能夠達到合格水平,又能使優秀學生脫穎而出。
四、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1、基礎知識部分
多數學生在基礎知識的答題上表現較好,但仍有部分學生存在概念不清、記憶模糊的問題。
2、閱讀理解和應用題
學生在閱讀理解和應用題方面的表現參差不齊,部分學生缺乏閱讀分析和邏輯推理能力,不能準確理解題意,導致答題錯誤。
3、實驗題和探究題
對于實驗題和探究題,學生的.得分率相對較低,反映出學生在實驗操作和科學探究方面的訓練不足,缺乏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
4、書寫和答題規范
部分學生存在書寫潦草、答題不規范的情況,如未按要求作答、步驟不完整等,影響了得分。
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不夠靈活
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缺乏互動和啟發式教學,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
2、對學生個體差異關注不夠
在教學過程中,未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輔導不足,導致部分學生成績不理想。
3、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對實驗教學和實踐活動重視不夠,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培養不足。
4、知識拓展和綜合運用能力培養不足
教學中局限于教材內容,缺乏對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較弱。
六、改進措施
1、創新教學方法
鼓勵教師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小組合作學習、項目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2、關注個體差異
加強對學生的分層輔導,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和輔導方案,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提高學習成績。
3、加強實踐教學
重視實驗教學和實踐活動,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
4、拓展知識領域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引導學生關注學科前沿和實際應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知識運用能力。
5、強化答題規范訓練
在日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書寫和答題規范的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七、總結
通過本次期末考試質量分析,我們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將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