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講話案例
二、用耐心去感化學生
師愛還必須要有耐心,這是由教育的長期性與反復性決定的。學生知識的積累、能力的培養、品德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而是要通過反復的訓練與實踐才能成功。后進生的進步猶如蝸牛行走緩慢之極,往往是今天變好了,明天又差了,反反復復,難以鞏固。教師絕不能有“恨鐵不成鋼”的思想,需要堅持正面教育,用循循善誘的方法,經常性地作耐心細致的思想轉換工作,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后進生尤其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贊賞和承認,當他們受到老師和同學的稱贊時,會獲得精神上的愉快,從而促進自信心的建立。教師要善于使用“放大鏡”尋找后進生身上的每一個哪怕是十分微小的閃光點。當他們有了點滴進步,就及時予以肯定表揚,讓其產生“成功感”,培養自信心。我班有位叫李為超的學生,基礎差,又不愛學習,作業經常不完成,我真的是常常耐著性子溫和地跟他說:“為超,其實你很聰明,很可愛,不要在這樣玩下去了,我相信只要你努力學習成績一定會趕上來,幾乎每堂語文課上我都會提問他,我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由差生變成中等生了,她的媽媽打電話流著眼淚激動地說:”謝謝你,陶老師,這孩子就聽你的話,我都管不了他,她不聽我的,雖然我認不了幾個字,但我看到他的字確實比以前寫的好了,而且聽她的同學說,他真有學習有進步了,我都不知道對您說什么好了。”
三、用真心去打動學生
由于受傳統教育那種師道尊嚴的影響,學生對老師總會或多或少存有畏懼心理,師生之間有著一道無形的鴻溝。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去填平這道溝呢?那就是用滾燙的心溫暖學生的心靈,用真心去感動學生,用真誠去填平師生間的鴻溝。真心誠意是打動人的最有效的手段,教師對學生真誠的愛有著巨大的感召力。只有真心對待學生,才能引起學生內心的強烈共鳴,達到師生間的相互信任,學生才會把老師當作知心朋友,敞開心扉,傾訴他們的心里話。老師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才能有的放矢地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使他們健康成長。向我班馮艷飛同學學習刻苦,乖巧懂事,就是不善于表現自己,太內向,我經常溫和地教導她:“艷飛,老師知道你很優秀,如果你再積極主動些,就會更優秀,完美了,我無數次的這樣對她說,慢慢地她變得陽光、自信、主動、積極了。她在日記中這樣寫到:“老師,您現在是我最最親愛的老師了。放暑假的第二天,她就給我發信息,問她考了第幾名,我們整個班級考得怎樣?”可她這次語文考得真不算好,在作文上失分太多,我擔心她鬧情緒不開心,就勸她說老師相信你是最棒的,不要太傷心,沒有常勝將軍。沒想到,她卻反而勸起我來了,給我發了一個笑話,逗我開心。
四、用垂范去引導學生
“德高為范,博學為師”。古人云“以身立教,其身亡而其教存”,反之“其身雖存則其教已廢”。教師必須具備美好的師德師風,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形象做好學生的表率,在潛移默化中用自己的榜樣力量對學生進行教育,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和道德品質的提高。平時,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本人也應該做到,要充分展現教師在各個方面的素質,用實際行動從情感上取得學生的認可,讓學生心服口服。不僅要有愛的情感,愛的行動,還要有愛的能力和愛的藝術,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課堂實踐中去,用教師特有的語言和行動去喚起學生的熱情,產生共鳴,激發學生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