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發展建議書(精選3篇)
社區發展建議書 篇1
社區是社會的細胞,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基本單元,是社會管理的重點、難點所在。近年來,我市在社區建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人民群眾的生活需要來看,還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
社區服務內容單一,主要以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為主,互助服務、志愿者服務和商業服務發育不夠充分;服務對象以老年人、殘疾人、青少年、失業人員等特殊群體為主,直接面向全體社區成員的服務不多;社區民間中介組織發育緩慢,社區志愿者組織少,人員參與率低,未能形成經常性活動機制;服務的信息化、網絡化水平不高,缺乏整合和互動。
為此,就發展社區服務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一、建立社區信息化平臺。充分發揮社區網絡、各類服務熱線的優勢,形成社區公共信息資源共享機制,為群眾服務提供需求信息。特別是有關系到社區居民生活利益的信息要及時通知到每戶居民,如社區停電、停水要提前發布,不能讓居民措手不及。
二、發展社區志愿服務工作。成立社區志愿服務站,通過社區牽頭、各方參與、居民互助,逐步實現社區服務社會化。設定一定崗位,吸收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組建專業型服務隊伍;同時調動在校大中專學生、社區居民和外來務工者的積極性,參加志愿者活動,切實增強社區建設的活力。
三、定期開展社區居民教育培訓、就業培訓等。如對新婚夫婦、為人父母開展免費家長科學教育子女的培訓,每周末一次或每月一次等。避免出現家庭教育悲劇。
四、完善醫療、養老、低保、救助等公共服務機制,做到居民“小事不出社區,大事有人代理”,感受到社區的溫暖,奠定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
五、完善社區生活服務功能。合理安排區域內各類設施資源,加強敬老院、公共體育場、文化活動場所等服務設施的建設、管理工作,對社區文教衛體、水電路等公共設施,定期檢查,發現破損及時修復。力爭形成較為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
社區發展建議書 篇2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社區服務中心是做好社區工作的載體,是服務居民、改善民生、創新社會管理、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平臺。社區建設的好壞不僅直接關系到政府的形象和社會的穩定,還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做好基層社區建設和管理工作,對于擴大基層民主,建設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際關系和諧的新型社區,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隨著社會轉型、政府職能轉變,越來越多的單位人成為社會人,以及大量的農村務工人員涌入城市,使得現行社區的社會管理和服務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主要表現為:社區居民對社區認可度較低。參與程度不高,缺乏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沒有形成共住共建的良好氛圍;社區服務項目少且單一,水平不高。且服務人才短缺,服務體制機制不順暢,保障能力不強;投入不足。社區自身造血功能不足,承擔大量社會事務,因“費隨事轉”得不到落實,經費短缺,致使相關工作難以開展。
社區建設是加強社會管理的重要基礎,加強社區建設已勢在必行。為進一步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社區服務水平,提高居民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提升社區居民參與意識
社區建設是社區成員參與的過程。社區單位和社區居民的廣泛參與是社區建設永不衰竭的力量源泉。為此,要建立健全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等群眾性自治組織,全面推進社區居民自治。同時,對與居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一些事務,要廣泛地吸收居民群眾參加,拓寬居民參與的渠道和途徑,讓居民表達自己對社區建設的要求和建議。加大社區人力資源開發的力度,建立社區服務志愿者隊伍,要教育引導居民發揮自身特長,把從事志愿服務作為居民的義務和良好的道德風尚來提倡。
二、加強社區隊伍建設
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是社區自治組織建設的基礎。加強對社區工作者的崗位實踐和定期培訓,并逐步實行社區工作者資格認證和持證上崗制度。創新人才激勵機制,選聘一批年輕化、專業化、組織協調能力強、有良好人際溝通能力和熱心于社區建設的高素質人才,從現職干部、大中專畢業生、軍隊轉業干部、下崗職工、待業青年中選聘優秀人才充實社區,改善隊伍結構。建立社區服務人才職業化、專業化標準體系和評估制度,推行社區志愿者注冊登記制度。
三、強化社區服務功能
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居民,把社區服務作為社區工作的基礎和核心來抓,不斷豐富社區的服務內容,強化社區的服務功能。建立健全社區服務網絡,拓展社區服務領域,通過有償服務和無償服務相結合、社區共建共享與政府支持相結合、專業服務與志愿者服務相結合方式,開展面向老年人、殘疾人、優撫對象的社會救助和福利服務,面向社區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下崗職工的再就業服務等,建立公共服務、便民利民服務、志愿服務有效銜接的社區服務體系,實現居民群眾生活舒適方便。
四、整合多方投入資源
開展社區建設需要大量的經費,因此,建立穩定可靠的經費籌集機制是必不可少的積極籌資。建立財政支持、社會贊助、費隨事轉、有償服務等多元化籌措社區建設資金的投入機制。因此,要制定相關制度,對社區加大財政投入,使社區廣開財路,爭取多方支持,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采取盤活自身資源、共建共享、募捐贊助等形式,多渠道籌措資金,共同參與建設。并建立相應監督、管理機構,對社區的經費做到專款專用。
五、推進社區信息化建設
將社區信息資源整合,建立社區網站等綜合信息管理和服務平臺,實現數據一次采集、資源多方共享。將臺賬電子化,建立居民、家庭、社會組織、社區活動電子檔案,實現社區服務隊伍、服務人員、服務對象信息數字化。開展社區人員辦公軟件技能大賽提升業務水平。推廣適合社區居民需求的信息化手段如QQ、微信,提高居民信息技術運用能力。通過信息化改善社區管理,方便社區居民,增進社區和諧。
社區發展建議書 篇3
全體煙臺沂蒙同鄉:
我同鄉莊平祥同志因重大疾病,于20xx年8月做了惡性腫瘤切除術,后又多次入院治療,目前仍在治療中。
由于醫療費昂貴,將近一半的醫藥費需要自付,同鄉在位期間,勤政廉潔,兩袖清風,微薄的家底難以承受重大疾病所需開支。
莊平祥同志已用去20余萬元,其中個人承擔了12余萬元。
莊平祥同志的家人已借債10余萬元,目前急需巨額的化療費用。
突發的重大疾病,造成了他經濟和精神上的沉重負擔。
煙臺沂蒙同鄉會考慮到他的實際情況,向全體煙臺沂蒙同鄉發出愛心捐款建議書。
我們建議:伸出援助之手,用我們的愛心和關懷,以實際行動從經濟上給予支援。
也許我們的捐款,只是杯水車薪,但是,我們相信“滴水匯成大江、碎石堆成海島”,用我們的愛心來幫助他,您所捐助的每一分錢都蘊含著無價的愛心,都將化成一屢屢陽光,匯成一股股甘泉,溫暖著他的心胸。
捐資不論多少,善舉不分先后,貴在有一份愛心。
請獻出一份愛心,傳遞一份生命的熱度。
用我們的愛來增強他戰勝疾病的信心,使他能夠積極、勇敢地與病魔作斗爭!他需要您、需要我、需要我們大家伸出雙手!
我們衷心祝愿他能早日康復!
具體安排如下:
捐款方式:以縣市區為單位,款項匯入銀行賬號,捐款明細用傳真發。
(匯款之前先電話告知周慶華,進行登記,以便查詢。
捐款時間:201x.2.7至201x.3.6
銀行賬號:6013 8260 0100
戶名:周慶華(手機:1350535)
開戶銀行:中國銀行環山路支行
煙臺沂蒙同鄉會
二o一x年二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