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安全教育為主題的演講稿最新集合(通用3篇)
以安全教育為主題的演講稿最新集合 篇1
尊敬的老師、同學。
大家好!
每次在馬路上看到一起起的交通事故,小的是輕傷,大的是重傷甚至死亡,一想起這些,我就十分緊張,真害怕第二天我就遇上了車禍。
其實,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因為司機野蠻造成的,比如說轟動全國的哈爾濱“寶馬撞人案”,“寶馬”的主人實在是野蠻,人家不注意把蔥掛在你的車頭鏡上,又不是故意的,再說也沒有人員受傷,并向你賠禮道歉了,你干嗎殺人滅口?就算人家弄得有人傷亡,也不該報復,應該讓法律來處理才對。
二是司機酒后駕車,因神志不清導致交通事故,比如今年5月11日晚,著名演員牛振華駕駛一輛奔馳轎車,在北京西外大街與一輛大貨車的尾部相撞,本人當場死亡。在此提醒廣大的司機叔叔阿姨們,從中吸取血的教訓,下決心引以為戒,更加自覺地嚴格遵守交通法規,避免交通事故給您帶來麻煩。
三是司機的不良習慣造成的,比如自動擋車司機不扶方向盤、司機開車時抽煙、喝飲料、行駛時氣囊上面擺放物品、加油燈亮繼續行駛、不開大燈和老開大燈等等的不良習慣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根源。
四是有的交通事故確實是行人造成的,主要是行人不注意交通安全所造成的。
原因之一是闖紅燈或橫穿馬路造成的,交通信號紅綠燈的發明是減少交通事故有效方法之一。常言道“紅燈無數次,生命只一次”,我們絕對不可以冒險過馬路,哪怕兩邊沒有車,也絕對不能穿過馬路。
原因之二是在馬路上打鬧、玩耍造成的,放學后幾個同學在一起走,說說笑笑,時而把同學的東西扔到馬路對面,那個同學便到馬路對面去揀,由于著急,也顧不上環視四周的車輛就跑,如果這個同學有福氣,那還好。可如果正好有一輛車經過,那后果可不堪設想。因此,同學們千萬不要在馬路上打鬧,以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
原因之三是行人翻越護欄造成的,請大家不怕麻煩繞過護欄吧!
同學們,你們聽了以后,心中一定有數吧!生命只有一次,讓我們共同關注安全,關愛生命!讓安全永在我心中!
以安全教育為主題的演講稿最新集合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叫,來自XX車間,今天,關于安全、保護是多么的重要,我想,從許多領導人的講話到廣大職工的呼吁,從在座諸位緊鎖的雙眉再到我們這次演講的主題,已經為這樣一個問題作了最好的說明。
一、安全方面。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些許的麻痹大意,都可能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安全生產不僅關系到公司的生存和發展,更關系至生命財產安全和家庭幸福美滿。
安全,不是一個物體,要描繪出來也很難,但安全確是存在,存在于你我的身邊,充滿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離不開安全,我們需要安全,而安全也需要我們。
以20xx年為例,我廠共發生安全事故79起,其中死亡事故2起,重傷事故6起,輕傷事故71起,也就是說,在我們身邊每4天半就有1起安全事故,這么一組沉重的數據,讓我們不寒而栗。血淋淋的事實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離我們是那么的近。看到我們親愛的工友在血泊中垂死掙扎,工友們,你想到的是什么?安全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突然間,我想說,“我要,安全!”
強調安全不是例行公事,這些強調再強調的安全規則只要不被“充耳不聞”,就能防患于未然,達到“我要安全”而不是“要我安全”。安全是一種觀念,只要我們意識中時刻想著安全,想著一個人牽掛著許多人的心,想著家中翹盼你歸來的家人,我們就應懂得保護和珍愛自己。
安全是一種行為,進入油站范圍區內必須禁止吸煙,嚴禁打手機,高空作業必須正確使用安全帶。工作中沒有絕對的安全環境,只有相對可靠的措施。安全是一種習慣。提高安全意識,不要等事故之后。每天工作開始的時候就把安全放在第一,多留點心,不要心存僥幸,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每個環節做好安全措施,就把安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朋友們,請伸出你的右手,放在你左側胸膛那顆跳動的心臟上,自問。“安全你今天忽視了嗎?”你應該能夠感受得到,它不僅僅是一句口頭上的話,而是一份份真實的親人牽掛,一個個美滿的家庭幸福,一串串稚氣的童聲笑語。因為你的生命不僅僅是你一個人的,在你的肩膀上面還挑著泰山一樣的責任,你的背影后面還凝聚著大海一樣的深情。時時學會提醒自己,安全不是商品,可以任你隨意挑選,更不是美麗的裝飾物,可以隨你任意擺設,它是一塊警示牌,是一道閃電,是一匕刺向你心臟的矛,是一根隨時可以點燃的導火線。誰輕視它,痛苦就會在誰面前隨時出現。
莫道生命千金,忽視安全等于零。為了你親人的幸福,為了你美好的明天,讓安全與我們共同攜手并肩,一起創造和諧、美好的未來。讓我們與安全為友,心相連,手相牽,從我做起,嚴禁違章,只要你時刻敲響安全警鐘,你生命的天宇就會晴空萬里陽光燦爛。
二、環保方面。
工友們,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在我們的廠區里多了這樣一些人,身穿環衛服,手拿清潔工具,不停的游走在主干路上,這就是我們可敬可愛的環衛工人,掃路車、灑水車不時開過我們身邊。廠區環境得到了較大的改善。
整潔的環境也給我們帶來美麗的心情,美麗的心情創造了喜人的效益。但不可否認,提高的同時,我們仍舊存在著不足。
以安全教育為主題的演講稿最新集合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如果認為走出學校就不需要繼續學習的人,那么他也不會成什么大事的。有許多成年人的學習媒介只是報紙、電視、雜志以及環境。試問這樣能學到多少知識呢?書籍的誕生對人類的文明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沒有書籍的時代也就沒有火種,沒有火種,人類的發展、未來都是一片茫然。可以這么說:“沒有書籍的時代,天空依然很明亮,但人們的精神世界卻是一片漆黑。”
而現在,當這個世界上書籍越來越多的時候,而它卻沒有被很大程度的重視。其實,更確切的說,應該是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書籍所起的作用沒有和它受重視的程度形成正比。
這個社會上充滿誘惑的東西太多了,連年齡大一點的人都不一定能夠抗拒,何況年紀小的呢?他們充滿了好奇心,這本是好事,但書籍的吸引力顯然不夠大。所以,他們大多把時間花在其它的地方,而不能靜下心來讀讀書。這樣,家長們就常常責怪孩子,但是,這些能夠完全怪孩子嗎?或是把大多責任推在孩子的身上,認為這是他們自己造成的。
教育有三個基本的環境,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事實上,這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且不說它們孰重孰輕,一個孩子的成功,我們完全可以把功勞全歸在學校教育下,但一個孩子的失敗,甚至墮落,這三個環境的教育都逃脫不了責任。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紛繁、浮躁的社會,在這么一個大環境下,我們的孩子畢竟還小,他們能有多少分辨是非、明確選擇的能力呢?他們懂不懂哲學中的“透過現象看本質”呢?不是他們沒有自我意識能力,而是這種能力尚淺,尚未開發到位。
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我們在指責的同時也要把好度,要主動適應孩子,而指責的過程教育占95%,我們發泄情緒和純屬責備占5%。在責備的時候也不要說傷害孩子心理的話,那樣的父母恐怕只是盡了一點提醒的責任,而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事實上,教育比提醒和責備更重要。
社會環境是這樣的,我們無法一步做到位,把它凈化到很好。但是,我們也不能全指望孩子自己來抗拒這些事物。所以,責任就落在家長和老師身上了。在學校,老師不能只管傳授知識,在家里,家長也不只是讓孩子吃好穿好玩好。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任務:為孩子盡最大可能的創造一個好的環境,無論是家庭、學校和社會,來規避孩子走入誤區的可能。一個共同的目標:讓孩子的'身心保持健康,從而正常、和諧的發展。
這是我們的責任。
如果我們做好了這些,再加以引導:讓孩子們開始以一個積極的、有興趣的心態去接觸書籍(課外課內的都可以),而不只是被動的在學校學習那幾十本教材。這樣一來,如果孩子做到了在家里、在學校里都一樣可以靜下心來讀書的話,那么書籍的魅力就會完全發揮出來,而深深的吸引住孩子,這樣就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
當大多數孩子都懂得這樣做,也能堅持這樣做的時候,我們這個社會的環境,所散發出來的空氣,也就清新多了。
這樣一來,人類文明的火種從燃燒的那一刻起,到現在、到未來都會燃燒的更旺盛,心里的世界充滿光明,所看到的天空,不但依然很明亮,而且更是充滿了繽紛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