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臥看牽牛織女星①
葉至善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一杜牧《秋夕》
秋天晚上,我們所看到的最亮的星是織女星。在
初秋,晚上九點鐘左右她越過我們的頭頂;秋越深,她越
過我們頭頂的時間也越早。在這顆星的東方,白蒙蒙地像
云一樣的一片,斷斷續續從北到南橫過天空,這就是銀
河,也叫做天河。正像我們把北方的七顆星連成個“斗
勺”一樣,西洋人把織女星和附近的幾顆星連在一起,成
為一架七弦琴的樣子,把它叫做天琴座,說這就是古希臘
音樂家奧佛土的七弦琴,用這七強琴,他彈奏出神妙的曲
調,使森林里的野獸都陶醉了。有一幅名畫,畫的就是這
個故事。奧佛士坐在森林里的大石上,彈奏他的七弦琴,
幾只獅子俯首貼耳①地伏在他面前。看了那些獅子凝神靜
聽的表情,我們似乎聽到了畫上彈奏的七弦琴的曲調。我
們如果看過這張畫,知道了這個故事,再看那織女星,一
定更覺得耐人尋味了。
我們中國關于織女星也有同樣美麗的傳說,說織女星
是天帝的孫女,因此也叫做“天孫”。以這顆星的光輝和
美麗柔和來說,確也當得起這個高貴的名號。天帝把他的
孫女嫁給了牛郎——一個牧牛童子。他們兩個結婚之后
你歡我愛的,把他們應做的工作都拋棄了,一個不再牧
牛,一個也不再紡織。這惹得天帝動了怒,命令他們一個
住在天河的東岸,一個住在天河的西岸,每年舊歷七月七
日才得以在天河中流相會一次。這故事充滿了農人們的幻
想。他們把自己的生活反映到天空里,以為在神的世界
里,不論哪一個都應該勤勞地工作,要是誰怠情②了的
話,誰就該受懲罰,連天帝的孫女也不能例外。這平等的
勞動世界顯露出農人們對于人的世界的期望。可是歷代的
詩人們卻大多把這一點忽略了,他們常把這個故事寫在詩
篇里,來歌詠離愁別苦,著重的只在那一年一度的會面。
這當然因為詩人們很少是農人出身的,他們不能體會農人
們的思想。
前面抄錄的詩也就是這樣的一首。這首詩并不是以我
們在乘涼時候躺在院子里看星星的那種悠閑舒適的情致①
來寫的。作者所描摹③的是宮女的心境。她望著光彩美麗
的織女星,想到織女每年還能夠和牛郎相會一次,而自己
卻被禁閉在深宮里,永遠度著孤寂③的時光;她在這“涼
如水”的夜色里,所感到的不是涼爽而是凄涼;她“撲流
螢”并不是因為螢火有趣,而是因為夜長無聊——都是宮
中怨女的心境。
那么牛郎在哪里呢?我們且把那白茫茫的銀河當作一
條真的河流,我們的眼光漸漸地向東南移,渡過這河流最
寬闊的渡口,就遇到排成一條直線的三顆星。中間的一顆
很亮,兩旁的光芒較弱,看去與中間的一顆距離恰好相
等。用直線把這三顆星聯結起來,正像一條兩臂相等的杠
桿,因此,阿拉伯人把這三顆星叫做天平星,我們也把它
們叫做挑擔星。這中間一顆最大最亮的就是牛郎星,也叫
做牽牛星。在秋天晚上,確實只有這一顆星能夠和織女星
相配,它的光輝稍稍帶點兒黃,不及織女星亮,可是其余
的星全比不上它。
若是我們一連幾晚,每晚上都觀察牽牛星和織女星,
就可以知道它們的相對位置是不變的,正如故事里所說的
一樣,一個在天河的東岸,一個在天河的西岸。可是我們
也不要太相信這個故事,在舊歷七月初七的晚上,為了要
看兩星相會,白白地熬個通夜。天文學家告訴我們,這兩
顆星永遠沒有相遇的機會。它們和太陽一樣,都是恒星。
織女星的光輝是太陽的50倍,牽牛星的光輝是太陽的
10倍有余,只因距離我們太遠了,所以看去只不過是兩
顆比較大的星。天文學家又告訴我們,織女星距離地韓
26光年,牽牛星距離我們較近,但也有16光年。
什么叫做光年呢?光年是天文學上表示距離的單位,
表示光一年所走的路程的長短。光的速度是每秒鐘30萬
公里,一天能走259億2000萬公里,這長度的365倍,
就是一光年。這種用時間來表示距離的方法,在日常生活
中其實也時常用到的。。比如從成都到重慶,有450公里,
我們步行的話,每天走60公里,因此說從成都到重慶有
七天半的路程。
太陽光從太陽射到地球上才8分18秒,而織女星的
光射到地球上要26年。這樣一比較,就會使我們驚異得
叫起來:“真了不得!有這樣遠!”可是這個話給天文學家
聽見了,一定要笑我們少見多怪①。他們會告訴我們,距
離太陽幾萬光年的星不計其數①,而10光年以內的星卻
只有十多個。天文學家還告訴我們一件奇怪的事,說恒星
并不是真的不動,織女星以每秒鐘14公里的速度移近太
陽,牽牛星也在移動,每秒鐘接近太陽33公里,這速度
和地球的公轉速度——每秒鐘29公里——差不多。可是
天空是如此廣闊,因而我們觀察不出來。依牽牛星的速度
來說,也得9000年才比現在離太陽近一光年。那么在16
個9000年之后,它不是要和太陽相撞了嗎?這我們用不
著擔心,一則因為它并不是正對著太陽在移動,二則移動
的方向漸漸在改變,說不定在多少年代后,它又離我們漸
漸地遠了。
那白蒙蒙的銀河是什么呢?天文學家告訴我們,這是
無數密集的小星,在天空繞成一周。所謂小星,只不過我
們看起來小,實際上有很多都比太陽還大。這些星離我們
更遠。天文學家把銀河所圍繞成的空間叫做銀河系。和地
球是太陽系中的一員一樣,太陽和別的恒星都不過是銀河
系中的一顆小星。這銀河系像一個扁平的車輪,直徑約八
萬多光年,而且像車輪一樣在旋轉著,因此各個星都以不
同的速度繞著中心在移動。太陽并不在這個大車輪的中
心,與中。動的距離大約2. 8萬光年,所以它和鄰近的恒星
都以每秒鐘約220公里的速度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在轉動。
以這樣的速度,也得2.5億年才轉一周。
那么銀河系之外是什么呢?天文學家說,銀河系外面
還有很多類似銀河系的星系,天文學家把它們叫做河外星
系。我們所看到的扁平的旋渦狀的星云是河外星系。因此
天文學家猜想,在別的星系上看銀河系,也是這樣一團扁
平的旋渦狀的星云。
看了這些天文上的時間和空間的數字,常會使人想起
人生在世,真有“寄蚌螃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①”的感
覺。可是從另一方面想,那悠久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都
不能逃出自然法則的支配,我們人研究各種自然科學,能
夠發現a隆自然法則,這就是人的高明處。憑這點高明
處,我們就不必嘆息生命的短暫和藐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