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第二輪導練復習語言表達及運用教案
3 [•福建]卷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某翻譯家在《文藝報》上撰文指出:有人說中國人稱自己的國家為“中國”,表示自己是坐鎮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說明中國人自傲。但從國名的中文翻譯來看,譯名卻能夠表達中國人的情感。例如,“英國”為什么不譯作“陰國”?“美國”為什么不譯作“霉國”?“德國”為什么不譯作“歹國”?這是因為中國人要從同音字中選出具有最美好含義的字來命名這些國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麗”的“美”、“道德”的“德”、“法律”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國,比如英國,用英文譯別國的國名,只用音譯,譯名中不含有褒貶意義。
(1)請用一句話概括該翻譯家的觀點。(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簡要闡述你對上述材料的看法。(150字左右)(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 對別國國名的翻譯,中文能表達美好的情感,而外文不能。
【解析】 本題考查壓縮語段的能力。原文是一個帶有明顯總分結構特征的段落,考生只要將文中具有總說性質的語句,如“從國名的中文翻譯來看,譯名卻能夠表達中國人的情感”、“用英文譯別國的國名,只用音譯,譯名中不含有褒貶意義”等篩選出來,加以一定的壓縮概括,就能得出答案。
(2)【答案】 示例一:國名的中文翻譯,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美德。一、這表現了中國人的善良:中國人使用具有美好含義的譯名,表達對外國人民的祝福;二、這體現了中國人的兼容思想:中國人帶著自信心去欣賞并接受他國的優秀文化;三、這體現了中國人的平等思想:在選用具有美好含義的字來翻譯國名時,中國人民對大國和小國、強國和弱國,都一視同仁。
示例二:國名的中文翻譯,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在翻譯他國國名時,中國人從同音字中選用具有褒義的字,而避免使用帶有貶義的字。通過國名翻譯這一獨特方式,我們不僅傳達了對他國的善意與尊重,也向世界顯示了表意的中國文字古老而常新的獨特魅力。這說明,國名的中文譯名既體現了中文的優勢,也體現了翻譯的巧妙。
【解析】 本題考查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題干要求回答的是“對上述材料的看法”,而不是對翻譯家觀點的看法。因此,考生作答時,最好從“如何翻譯外國國名”的角度發表看法,這樣理由會相對好回答。
回答本題主要應做好兩個方面工作:一是觀點的明確合理,這是下文展開論述的基礎;二是理由的充分性和邏輯性,雖然題目并沒有規定理由的數目,但習慣上認為,至少應有兩條理由。理由的邏輯性主要指理由與觀點的契合度,以及理由本身的合乎情理。考生答題時,只要注意上述要求,文字通順,就能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