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中的歧義句專項訓練
如:他的小說看不完。
(a.他收藏的小說多,看不完;b.他寫的小說多,看不完。)
五、 不同的層次和結構關系易造成歧義
(1) 數量定語易產生歧義。例如:
兩個師范的學生來到錦江公園。(a.兩個學校;b.兩個學生)
如:學校來了三個醫院的醫生。
(a.學校來的醫生只有三個,是一個醫院的;b.學校來的醫生共三個,來自三個醫院。)
(2) 多個定語或狀語易產生搭配上的歧義。例如:
大紅皮箱拿來了。(a.大紅色的皮箱;b.又大又紅的皮箱)
① 介詞短語做定語常產生歧義。(介詞的管轄范圍不確定而產生歧義)
如:對大家的批評。(a.大家的/批評;b.對/大家的批評)
如:對老師的看法如何?(a.老師的看法;即看法是老師的;b.對老師 的 看法;即看法不是老師的)
② 并列短語的搭配易產生歧義。(連詞的管轄范圍不確定而產生歧義。)
如:張連和黃惠的朋友。(a.張連和黃惠的/朋友;b.張連/和黃惠的朋友。)
例如:主要的領導和記者都來了。(a.主要的領導 和 記者;b.主要的 領導和記者)
(3) 動詞與名詞搭配,即可以構成動賓結構,也可構成偏正結構,因此易
產生歧義。例如:
愛護人民的軍隊。(a.愛護 人民的軍隊——動賓結構;b.愛護人民的 軍隊——偏正結構)
紅燒牛肉(a.一種廚事活動;b.菜名)
(6)“動詞+名詞(的)+名詞”易造成歧義。(動詞的支配范圍不確定而產生歧義)例如:
發現了敵人的哨兵(a.發現了敵人的 哨兵,即哨兵發現了敵人的;b.發現了 敵人的哨兵,即發現了哨兵)
六、 指代與省略等易造成歧義
(1)“的”字結構指代不清引起歧義。例如:
開刀的是他的父親。(a.父親是醫生,由他主刀;b.父親是病人,要開刀)
(2)代詞指代不明產生歧義。
例如:媽媽要王玲和她的同學一起去。(a.*同學;b.王玲的同學)
例如:當他把錢還給美兵時,他對他笑了笑。
(a. 他對美兵笑了笑;b.美兵對他笑了笑。)
(3)省略造成的歧義。例如:
看到你那年才8歲。(a.我8歲;b.你8 歲)
(4)施事者和受事者不清造成歧義。例如:
這個人連老張都不認識。(a.“這個人”為施事者,這個人不認識老張;b.“這個人”為受事者,老張不認識這個人。)
(5) 數量詞和有關詞匯不明產生歧義。
如:一邊站著一位同學,守衛著校門。
(a.兩位同學守衛在校門的兩側;b.只有一位同學站在校門的一側。)
例題評析:
例題:下面句子中不產生歧義的一句是:
a. 2加4乘6等于多少?
b. 丁老師正在照相。
c. 馮先生到門診看病去了。
d. 張云和趙虎在商場買東西。
如前例,a中“2加4乘6”屬于多義短語。b中的“照相”和c中的“看病”都屬于動詞的施事受事方向不確定類型的。只有d句沒有歧義。
(3)消除歧義的方法
① 添加詞語。
即根據表達的需要,在語句的適當位置添加適當的詞語,使語意固定下來。如例①可在“認識”后面加上“他”,變成“他才來,許多人還不認識他。”
② 改換詞語。
當數量短語作定語造成歧義時,只要適當改換數量詞,即可消除歧義。如例②將“個”改為“所”即可消除歧義。
③ 調整詞序。
對那些由于遞加定語修飾關系不明而造成的歧義,可以用調整詞語順序的方法來消除歧義。如例③可調整為“工廠的幾個工人”。例②可調整為“學校的三個校長參加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