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鑒賞專項訓練(一)
6.(1)首句使用設問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把“人生到處”比作飛鴻踩踏雪泥。(2分,設問、比喻各1分)頷聯(lián)表明了詩人面對飄忽不定(具有某種偶然性)的人生經歷、不計較得失的達觀態(tài)度。(2分,答出“不計較得失”或“達觀”“樂觀”即可)
(2)往日見過的老僧,同題詩的墻壁。(2分,1點1分)回想往日的艱難困苦,(1分)而今更應牢記兄弟情誼,共勉奮進了。(1分)
【翻譯】
人生在世,到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跡,你道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隨處亂飛的鴻鵠,偶然在某處的雪地上落一落腳一樣。它在這塊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為鴻鵠的飛東飛西根本就沒有一定。老和尚奉閑已經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們也沒有機會再到那兒去看看當年題過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們的題壁,是不是同飛鴻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還記得當時往澠池的崎嶇旅程嗎?——路又遠,人又疲勞,驢子也累得直叫。
7.【答案示例】
(1)襯托(鋪墊)。前兩句從作者的奔走風塵,在困頓和疲憊中,全賴青山使自己的情懷得到短暫的舒展..這樣,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給人一種親切感。(意思對即可)
(2)此詩用“清瘦”形容嵩山,既寫出了雨后青山特有的景象——山峰峻峭,景象明朗,同時也反映了作者的精神氣質與追求。體現了詩人感情的外化.物我合一,可謂造語新奇。(意思對即可)
【詩歌鑒賞】 題為“初見嵩山”,顯然既要寫人又要寫山。作者有意把“數峰清瘦出云來”這一正面寫山的句子放在最后,而把自己對嵩山的感情和風吹雨去的環(huán)境放在前面作為鋪墊,取得
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藝術效果。這正是寫景的成功之處。不直露地寫初見嵩山時的驚喜,更不直露地表達自己的情懷,而先寫只有青山能豁我胸懷,既從反面寫出了仕途的苦悶,又從正面寫出了“仁者樂山”之意。最后,在刻畫山的形象時,特意拈出“清瘦”二字,融入了自己以清峻瘦硬為美的審美趣味,進而深化了詩人的品格志趣,使景中有我。這是寫人的成功所在。
8.(1)詩歌首句描寫了駱氏亭凄清絕塵(或“凄清雅潔”、“凄清孤寂”)的環(huán)境特點。如此環(huán)境自然惹動懷友思緒,為下文抒發(fā)思念之情作鋪墊。(2分,環(huán)境特點、作用各1分)
(2)本詩“隔”字是寫詩人與友人(崔雍崔袞)在地域上的距離(1分);詩人雖與友人(崔雍崔袞)有重城(高城)之“隔”,但對友人的思念卻沒有被阻隔,所以,一個“隔”字更顯出雙方在情意上的相通。(2分)
(3)本詩是懷友詩,而這一句寫詩人因旅宿思友而徹夜不眠,(1分)而雨打枯荷的清韻,暫時能慰藉思友之情,(2分)所以說此句是點晴之筆。(或:本詩是懷友詩,雨打枯荷的聲音,單調而凄清,更襯出環(huán)境的寂寥,(2分)從而加深了對友人的思念,(1分)所以說此句是點晴之筆。)
9、(1)(4分)
①侯蒙幽默詼諧。如戲稱畫他形貌的人為“良匠”,機智地應對別人的嘲諷。
②侯蒙樂觀自信。別人把他的形貌畫在風箏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宮”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遠。結句含意:等到我事業(yè)有成時,“看我”怎樣在“碧霄中”自由馳騁吧!
(2)(4分)
①侯詞的“夕陽紅”象征個人的時來運轉,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