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詩歌鑒賞的實踐
高三語文復習指導與練習:詩歌鑒賞的實踐——關于答題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學內容:
考點復習指導與練習:詩歌鑒賞的實踐——關于答題
二. 教學重、難點:
(一)方法點撥
可概括為:寫什么,怎樣寫,為什么這樣寫
這樣可以使學生明確高考要求,了解詩詞鑒賞的角度。
先弄清寫了什么?
1. 寫了什么內容?
這里內容可以是作者的某種感情,如鄉情、傷離、懷古、吟邊、憂思;也可以是作者對生命、社會、生活的某種見解。
2. 如何確定寫了什么內容?
善于利用暗示:不遺漏任何信息
(1)詩題(統攝全詩,或含有感情基調,或總括詩歌內容,或點明創作緣起及創作背景<如詩歌創作的時令、時間地點、作者境遇、社會背景等>)
(2)作者(朝代、流派、個人際遇、思想傾向等)
(3)詩歌(融情體物,通過想象建立畫面)
(4)注釋(提示詩歌創作背景,或含有詩歌中難解詞的解釋)
(5)題干(提示答題角度,給出答題的思維方法或思考方向)
① 注意詩歌的題目
詩歌的題目往往告訴我們詩歌的內容,確定了詩的內容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詩的主題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江蘇卷)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李益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
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
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苗發、司空曙是李益詩友。
(1)詩以“微風”開頭,并貫穿全篇。請對此作具體說明。
答:
(2)“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兩句渲染了什么樣的氛圍?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答:
(3)詩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聯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