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考點復習指導與練習:古漢語常用句式和用法
(二)【原文】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
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數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于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勝。”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及臨質,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王千金。于是忌進孫子于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選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三)【原文】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于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具備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勝,則善矣。文不能取勝,則歃血于華屋之下,必得定從而還。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門下足矣。”得十九人,馀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于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于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早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平原君竟與毛遂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試題答案】
(一)參考譯文:韓信多次與蕭何談論(大事),蕭何認為他的才能出眾。(劉邦的軍隊)到了南鄭,部下的將領在半路上逃跑的就有幾十個人,韓信估計蕭何等人已經多次向漢王(按:此處“上”指劉邦,當時稱為漢王)推薦自己,漢王不任用自己,就逃跑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把(消息)報告(給漢王),自己就去追韓信。有人報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漢王非常生氣,如同失去了左右手一樣。過了一兩天,蕭何來拜見漢王,漢王又生氣又高興,罵蕭何說:“(聽說)你逃跑了,為什么呢?”蕭何說:“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趕逃跑的人。”漢王說:“你所追的是誰?”蕭何說:“是韓信。”漢王又罵說:“(我部下的)眾將逃跑的有幾十個,你一個也沒有追;(現在說)追趕韓信,(這是)說謊。”蕭何說:“(像其他)將領(這樣的人才)容易得到。至于像韓信(這樣的人才),天下的人才沒有比得上他的。大王如果想永久地在漢中稱王,那么沒有用得著韓信的地方;如果想爭奪天下,那么除了韓信就沒有可以跟他商量大事的人了。這就看大王的決策怎么定了。”漢王說:“我也想向東(爭奪天下)了,哪里能長久呆在這里郁郁不得志呢?”蕭何說:“大王既然打定主意要向東(爭奪天下),那么如果能重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來;如果不能重用韓信,韓信最終還是會逃跑的。”漢王說:“我看在你的份上讓(他)做將軍。”蕭何說:“即使讓他做將軍,韓信也一定不會留下來。”漢王說:“(那么就)拜他為大將。”蕭何說:“好極了。”于是漢王就要召來韓信拜他為大將,蕭何說:“大王一向(對人才)輕慢無禮,現在要拜大將卻好像呼叫一個小孩一樣,這正是韓信想離開的原因啊。大王(既然)決定要拜他為大將,(就要)選一個好日子,(您自己要)齋戒,設立壇場,準備好各種禮儀,才可以(舉行儀式)。”漢王答應了他。眾將領(聽到要拜大將的消息)都很高興,人人都自以為能被拜為大將。等到拜大將的時候,(才發現被拜為大將的)是韓信,全軍上下都很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