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必修五
正由于這些具有美好的心性的人們,才形成了邊城淳厚的民風,安靜和平的空氣。
可是沈從文說:“我主意不在領導讀者去桃花源旅行,卻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個小城小市中幾個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牽在一處時,各人應有的一分哀樂,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邊城》中的“美”是集中通過“愛”來表現的。兩性之愛、兄弟之愛、親子之愛、朋友之愛。
《邊城》本來就是講述翠翠的愛情,儺送放棄了碾坊,“意思還在渡船”。翠翠在儺送走后,靜靜地等待,“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他們的愛是純潔無瑕、忠貞不渝的。天保、儺送兄弟情深,天保寧愿犧牲自己成全弟弟,儺送愿意代哥哥對歌。雖是愛情的競爭對手,卻也襟懷磊落。順順對兒子的愛和贊賞也溢于言表,順順本是泅水的好手,待得儺送能氽水捉鴨子時,這做爸爸的便解嘲似的說:“好,這種事有你們來作,我不必再下水和你們爭顯本領了。”老船工對翠翠的關心自然是無微不至的;老船工死后,楊馬兵主動來照顧翠翠:以及老祖父與過河客、賣肉的爭執謙讓,都顯示了邊城人以誠相待、相互友愛的美好情懷。
《邊城》雋永的文字彌漫著邊地山村的濃郁氣息。在三十年代那喧囂的都市閣樓上,沈從文無限深情地為我們展示出一幅原始自然的風俗畫,畫中是一個海市蜃樓般飄渺美麗的桃源,那是沈從文的夢中世界,理想王國。
①以下不屬于作者對沈從文先生《邊城》一文主旨概括的一項是( )
a.文章的主旨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愛”與“美”。
b.文章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個小城小市中幾個愚夫俗子,由于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不同而形成的各有的一分哀樂。
c.《邊城》中的“美”是集中通過“愛”來表現的。兩性之愛、兄弟之愛、親子之愛、朋友之愛。
d.文章中的“愛”與“美”是被一件事牽在一處,那就是講述翠翠的愛情故事。
②以下不屬于作者闡明《邊城》‘‘愛”與“美”所用的證據的一項是( )
a.靜靜的河水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都可計數。
b.翠翠在風日里成長著,皮膚黑黑的,觸目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如水晶。
c.正由于這些具有美好的心性的人們,才形成了邊城淳厚的民風,安靜和平的空氣。
d.過渡的人感激老人的熱誠盡責,饋贈他,他卻“儼然吵嘴時的認真神氣:‘我有口糧,三斗米七百錢,夠了。”
③對原文第三段中有關內容的闡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溪流下去,繞山阻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大河”,這片大自然是美麗的桃源。
b.翠翠天真善良,淳樸活潑,具有大自然賦予的活力。在讀者面前,她是這樣一個生動透明的“美”的形象,“美”的化身。
c.老船工忠厚善良,五十年如一日撐船擺渡,忠于職守,從不思索自己職務對于本人的意義,這也是個“美”的化身。
d.天保、儺送兄弟情深,天保寧愿犧牲自己也要成全弟弟,儺送愿意代哥哥對歌。雖是愛情的競爭對手,卻也襟懷磊落。這也是“美”的化身。
答案
1.b。“由于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不同而形成的各有的一分哀樂”在文章中找不到依據。
2.c。“正由于這些具有美好的心性的人們,才形成了邊城淳厚的民風,安靜和平的空氣”是議論的觀點而不是論據。
3.“天保、儺送兄弟情深,天保寧愿犧牲自己成全弟弟,儺送愿意代哥哥對歌。雖是受情的競爭對手,卻也襟懷磊落。”不屬于第三段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