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復
為了強調某個意思,突出某種感情,有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或句子,叫。例如:
德國強占山東膠州灣,“租借”99年;
俄國強占遼寧旅順大連,“租借”25年;
法國強占廣東廣州灣,“租借”99年;
英國強占山東威海衛與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強占”“租借”,這些詞語的使用,強調了帝國主義者的蠻橫霸道,突出了中華民族在那個年代任人宰割的悲慘境地。
可以接連重復相同的詞語或句子,中間沒有間隔,這就是連續。例如:
(1)中國男兒中國男兒要將只手撐天空
(2)多謝,多謝,說了半天還得多謝你們。
第一例連續使用“中國男兒”,第二例連續說“多謝”,用的都是連續。
也可以在接連使用的詞語或句子中間,隔有其他的詞語或句子,這就是間隔。例如:
(1)狂風吹來了,洪水沖來了,冰河爬來了,碎石、沙礫、泥土被它們帶著,開始了旅行。
(2)它無時無刻不經受著從各方面來的“攻擊”:炎熱的陽光烘烤著它,嚴寒的霜雪冷凍著它,風吹著它,雨打著它……
第一句說某某東西來了,強調了“碎石、沙礫、泥土”所遭受的行為;第二句也通過強調說明了巖石所受到的來自各方面的“攻擊”。
間隔有時和排比結合在一起使用。例如:
“粗估”參數的時候,要有物理直覺;籌劃晝夜不斷的計算時,要有數學見地;決定方案時,要有勇進的膽識,又要有穩健的判斷。
作者通過句式的和排比,從不同方面有力地強調了鄧稼先的能力和膽識。
運用,要從表達的需要出發,不能為而,造成重復啰嗦,有礙文意的表達。只有在確實需要強調某個意思或突出某種情感時,才能使用修辭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