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巨人鐵肩育完美人格——講名人故事比賽
人類社會是一個精彩的大舞臺,在這個大舞臺上,上演了一幕幕歷史劇,也涌現了一代代精英人物,他們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的物質、精神財富。名人故事,是詩,是戰鼓,是吶喊,是驚雷。講述名人故事,一方面可以鼓舞自己,影響別人;另一方面可以在講述的過程中學習語言,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一、 活動目的
二、 活動準備
三、 活動步驟
四、 參考資料
1準備活動參考意見
(1)搜集材料的途徑和方法
可以根據本校圖書館和同學現有的圖書資料,就地取材;可以結合課本內容編寫名人故事,如改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講有關少年魯迅的故事;還可以通過電視、廣播、互聯網、走訪等途徑,搜集、整理、加工資料,編寫名人故事,如“大禹治水”“少年孫中山”等。總之,可以多角度、多渠道搜集素材,編寫有教育意義的故事。
(2)整理素材要注意的問題
①要明確內容和體裁要求。
“名人”即著名的人物,應是對人類進步有貢獻的人物。“名人故事”必須是真實的,要有連貫性,富于吸引力,能感染人。
②主題要集中鮮明,所講故事要給同學一個深刻鮮明的印象。
(3)講故事的方法與技巧
①要以口語為主,語氣要親切,可根據故事內容,恰當運用停頓、輕重音、語速、語調的變化來表達感情,感染聽眾,以求取得最佳的表達效果。
②可借助表情、手勢、姿態、動作等形體語言表情達意,增強表達的生動性。
③要根據現場反應,隨時調整自己所講述的內容和方式。
2介紹幾則名人故事
(1)錢鐘書署名
讀過錢鐘書文章的人,無不為他犀利的筆鋒、深邃的思想而折服。由文及人,也許在不少人的想像中,錢先生一定是位嚴肅冷峻難以接近的大學者。其實生活中的錢鐘書平易近人,年輕人向他請教,他總是熱情回答問題,幫助查找資料,有時還親筆寫信詳細回答問題。他在贈送給別人的書上簽名,常常是“錢鐘書敬奉”。有一次,一個叫吳庚舜的青年寫了篇關于《長恨歌》的論文,請錢鐘書先生指導。錢先生不辭辛苦,字斟句酌,幫助他充實修改。論文發表時,青年懇請錢先生署名,他不同意。在吳庚舜的一再央求之下,錢先生只好違心地署了個筆名:鄭辛禹。為何要署這樣一個名字呢?原來,在《百家姓》中,“鄭”在“吳”后;在天干地支中,“辛”在“庚”后;古代圣賢有堯舜禹,“禹”在“舜”后。錢先生的謙虛與誠懇,由此可見一斑。
(2)格林斯潘的公文包
“笨蛋!誰當總統都無所謂,只要讓艾倫當美聯儲主席就成!”——這是1996年美國大選前夕,《財富》雜志封面上的一句話。“艾倫”,就是指1987年起就擔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的艾倫·格林斯潘。
美聯儲主席向來都從內部產生,1987年從來沒有在美聯儲任過職的格林斯潘出人意料地被里根任命擔任這一職務。似乎是要給這個外來者一個下馬威,格林斯潘出任美聯儲主席伊始,就遇上了1987年美國股市的“黑色星期一”,許多投資者甚至絕望自殺。受命于危難之時的格林斯潘冷靜出手,穩穩地撥正了美國這艘大船的航向,令許多原先對他的能力表示懷疑的美國人大喜過望。從此,他就與美聯儲主席一職結下了不解之緣,歷經里根、布什、克林頓和小布什四屆政府而巋然不動,成為美聯儲的“不倒翁”和“長青樹”。
對于很多人來說,格林斯潘是一個很難琢磨透的人。華爾街的投資者們花了很大力氣研究格林斯潘的每次講話,試圖從他的遣詞造句中捕捉到蛛絲馬跡,但結果總是很失望。從格林斯潘的言談中撈不到“油水”,一些人就試圖從他的舉止上找出破綻。精明的人終于有所“發現”:如果要想知道美國利率是否會調整,只要看一眼格林斯潘的公文包就行了。一家電視臺透露說,每當美聯儲開會時,他們就會派出兩個攝制組守在門外,一臺攝像機用來拍攝格林斯潘的言談舉止,另一臺則專門拍攝他的公文包——單薄的公文包意味著利率不會調整,而鼓鼓囊囊的公文包往往預示著格林斯潘“有話要說”。人們對一只公文包如此關注,這個小小的細節無疑說明格林斯潘對美國而言是何等重要。在美國,談到對經濟生活的影響力,格林斯潘是僅次于總統的二號人物。他指揮著美國經濟巨輪駛過了暗礁叢生的80年代,使美國在90年代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對于這一點,就連批評者也不得不承認,過去25年來沒有人比格林斯潘更勝任美聯儲主席這個職位。格林斯潘的智慧和心血是用在呵護美國“新經濟”上的。
(3)當今世界首富——比爾·蓋茨
1955年出生的美國人比爾·蓋茨,是當今享譽世界的人物之一。他創立的微型軟件應用于世界各國的政府機構、商貿公司和各類自動化辦公室。他是第一個白手起家,在短短20年內創造個人財產達139億美元奇跡的商業英雄和天才。他是第一個利用高技術和高智商創造巨額財富的典范。他的自傳《未來之路》一書被譯成多種文字,一時成了最熱門的暢銷書。
比爾善于獨立思考、從不盲從的個性幫助他贏得事業上的輝煌。他13歲開始制作第一個軟件,19歲成立了微軟公司,21歲從令人羨慕的哈佛大學輟學經商。這一切都是他自己決定的。20年來,他憑借這種獨立思考、敢于創造的精神,擊敗了美國計算機領域的所有對手。20世紀60年代末,在許多美國人對計算機還感到誠惶誠恐時,比爾就已經意識到這種笨重昂貴的計算機局限性很大,并且發誓要將計算機變得更加廉價、普及和小型化。他總是不斷地對自己提出問題,然后立刻去探尋這一問題的答案。有一次,他滿懷信心地說,“我想,我們有一天能夠在機器上模擬人的思維,為什么不行?電腦是用硅做成的,可以計算,人腦是用碳構成的,質子在大腦里的運動形成了各種概念,這是完全可以模仿的。”
1975年,當比爾和他的朋友開始創辦軟件公司時,他就極其熱切地投入到軟件設計之中。當時他簡直對這項工作著了迷,他對工作的熱愛和投入可以說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每當暮色降臨時,他就鉆進工作室,在那里通宵達旦地干起來。設計軟件需要精力高度集中,每編一個程序都令人精疲力盡,當比爾思考的時候,他總是前后搖擺和來回走動,以幫助他驅除夜晚的睡意,把精力集中在一個想法上。短短的二十多年時間,蓋茨和他的微軟公司所取得的驚人成就,使人們更深切地看到了新時代的科技與致富之間的內在聯系。
3參考書籍索引
(1)中外政治家、科學家、文化藝術名人
《人物搜索》(童懷主編)
《中外名人成才啟示錄》(車瑩、龔曉莊主編)
《中外名人故事叢書》(敢峰主編)
(2)革命英雄、模范人物
《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叢書》
《孔繁森》(李延海、楊鳳山、郝桂堯著)
《紅巖》(羅廣斌、楊益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