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父過世的哀悼詞(通用3篇)
伯父過世的哀悼詞 篇1
一:今天是大年初三,在過去的四十年里,甚至更久,每年的這一天,我和父母、兄長都是在伯父家里過年。
我的伯父于20__年4月27日去世。享年82歲。
去年4月27日這天的凌晨四點左右,伯父的長女,我的大姐給我打電話,我手機在靜音,待清晨拿起手機時,先給父親回撥了過去,我爸對我說,你伯伯今天早上走了。
伯父離世于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重癥監護室,據我爸說,伯父是當天凌晨在家中心臟病發后被送往醫院的路上時,已經沒了氣息
這近一年的時間里,父親每每提起伯父,每每流淚滿面,我明白了什么是兄弟情深。
20__年的重陽節,父親是帶著伯父的照片登高于嵩山,以往的重陽,一直是他們兄弟二人一同去登高。
我時常對人說,人這一生,與你相伴相處時間最長的人,是你的兄弟或姐妹。因為無論父母、妻子、孩子,都只是陪著你走過一段時光,而兄弟姐妹,則會陪著你走過生命的全程或幾乎全程。
二:在三天后伯父的告別儀式上,我沒有落淚,我知道伯父去世了,但不太愿意去真正的接受它,心中悲傷難過并壓抑著這悲傷難過,一種難以表述的感受和情緒。爸媽和哥在事后曾為此指責我,但時至今日,我仍無法對他們和任何人用語言表達出我那時甚至此時的感受及成因。
在20__年4月初的清明節,回老家上墳,在我記事以來,是伯父第一次沒去,他給我大姐說,走不動了。父親執意要他去,伯父最后說:真的去不了啊,能去了我怎么會不去。寫到此處,我似乎明白了,父親并不是在刻意的要求伯父的同去,而實在是,父親擔心伯父這數十年如一的突然缺席,是喻示了一種不好的預兆。因為在那時,在清明那天,伯父沒有和我們在一起,那樣的一種不好的感受,在我心里,十分清晰,且十分傷感和失落。
三:伯父喜歡喝綠茶,去年春節的初三,在伯父家里吃飯時,我說,伯,等春暖花開了,我拿上明前的毛尖,好好的喝上半天,聽您再說說咱家族的事,伯父高興的說,好!我對伯父的這個承諾,徑自食言,終是未得兌現。
伯父的家,一直在老城區,最早是在高平北街,后來搬到和平巷,再后來老房拆遷后搬到太平街。在近二十年的時光里,伯父家一直在和平巷的平房里,而這段時光,正是我少年和青年的歲月,于這所平房院落,我記憶和情感至深。
一個院子,一共住了三家人,伯父家是進門的第一家,院子里有兩株梧桐樹,一張石桌,幾個石凳,還曾經有一個大瓦缸里養著金魚,在我還未上小學前的一段時間里,父親在上班途中,用自行車把我帶到伯父家,讓我和堂妹一起玩,說是玩,其實主要是我把母親頭一天講給我的故事,經過我或刪或增的再講給堂妹聽,然后父親下班了,再騎自行車接上我回家。
我們的祖輩和我們的父輩,以及我們這一代人,總是深切期待并十分樂見于,把自己這一代人之間的那種手足情深,由下一代人承繼和繼續保持。盡管在今天看來,或許大多數的這種期待都被感到了一些失望和落空,但我卻十分相信,這種親情,是在以另一種不為我們所知的方式與心靈活動而被新生一代更內化的守護秉持和交互傳遞著,只是,它們呈現的方式并不是我們所以為的那種。
四:每個人對于春節,都會有自己最美好的一些場景記憶,我的這種美好場景記憶之一,就是在伯父家每年大年初三的團圓飯。
每年的這個時候,伯父也總是會開心的說:“每年這一天最高興,人最全了,都聚到一起了”。伯父做的洛陽水席,是最地道、最干凈、最好吃的。這并不單是我的感受和評價,家里的人都是這么說的。
在那平房里,專門有一個屋子,里面供奉著我爺爺和曾祖父曾祖母的照片,到了初三這一天,我們會先焚香叩拜,然后在這間屋子里的一張八仙桌上圍坐吃飯,我覺得,伯父是想讓祖輩看著我們的團圓和融洽,那樣,祖輩的在天之靈,也一定會甚覺欣慰的。
在那些年里的那些日子里,喝酒用的還是錫壺或瓷壺,置酒壺于一小盆熱水中,擺在八仙桌中間,邊上有一煤爐,坐著一壺開水,熱水稍涼即換,長輩們講究的傳統規矩是真講究,溫酒既暖胃又不傷身,此時回想起來,心里都是暖暖的記憶。
五:伯父性格耿直通達,情感十分細膩而又家教甚嚴。伯父生前曾把他的幾個大筆記本給我看過,把他從少年時所經歷的爺爺、曾祖父、曾祖母的去世、到伯父成婚、撫育子女,以及子女成長成婚的時間、主要事情和自己的感想都記錄了下來,孩子和孫子孫女小時候工整的作業或信手涂鴉,一些時事要聞的剪報,與伯父對這些的感受與看法,都在這大筆記本里夾注著,我第一次看見這筆記本的時候,既覺出乎意料,又甚覺溫馨和感動。
這樣的一種堅持和真實,在過去和今天,少有人能作到。
伯父年青時在糧店工作,在那個年代,他接濟過包括我們家族成員在內的許多人,不夸張的講,就是救過很多人的性命。
我的爺爺和奶奶在我伯父和父親尚年幼時,即撒手離世,曾祖父曾祖母拉扯著他們的兩個孫子在那樣的亂世中存活了下來。父親和伯父在回憶往事時,更多的談起的是我的曾祖父母撫養他們兄弟二人的深情眷戀和含辛茹苦,以及當年時常處于生存邊緣的事件和場景。
父親和我們說起最多的兩個場景,一是,當年家境貧困,在伯父和父親少年時,曾祖母在家自己做了水煮花生,又批來一些水果,伯父和父親在老城的十字街擺攤售賣,所得寥寥,但可多少補貼家用。寒冬深夜,他們兄弟二人挑擔回來,曾祖母總是提著燈籠在巷口等著自己的兩個孫子。第二個場景是,伯父和父親年少時,去孟津朝陽批點西瓜,回來兩人各挑一個擔子,伯父挑六個,父親挑四個,走到呂祖廟那個上坡時,父親挑不動了,伯父讓父親在坡下等著,等他把自己的擔子挑上去,再下坡來把父親的擔子挑上坡。
說到這些事時,伯父有時也在場,父親總是甚為深情和感懷,而伯父則是更多的淡然,最多會說,那個年代大多數人都是那樣,并對我們說,今天生活的幸福和來之不易。
往往一個家庭中的老大,命運上會較多的顯現出,多了些磨難或不那么平順,相較于其弟妹而言。其中一個或許是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大會在很小的時候,在竭力為這個家庭來承擔起本不屬于自己力及的責任和擔當,當客觀條件被認為確無其他選擇時,長輩們會不甚察覺或是無奈的默許于此。這樣,他就會自覺不自覺的摒棄或擱置了自己的本來愿望以及對這愿望的追求。
六:寫至此處,覺得還有很多回憶要說,但又不知該說些什么了。在伯父離世這近一年時間里,他的神態和表情,寧折不彎和善良細膩的性格,曾說過的幾乎每一句話,在我的心里腦里,都是那么清晰,深刻和生動。
伯父離世了,但我總覺得,他還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在看著我們,祝福著我們,和幫助支持著我們。伯父安葬后,我哥會開車帶著父親時常去伯父的墓地,父親坐在那里,和伯父說著話,說了很多,很久。家族里有一些事,是伯父生前一直掛念和期待解決的。我有時陪著父親去時,也坐在碑前,和伯父說,請他放心,我們會盡力盡快去完成這些事情,也一定能完成他的心愿,家族會諸事順遂的。今年春節前,我在海南時,夜里第一次夢見了伯父,他仍是健步行走著,我叫著伯伯,并向他走去,他只是應了一聲,就繼續向前走了,在那個場景里,家人們都在。我想,伯父是期望于看到我們每個人做好自己,期望于看到我們繼續的團聚和融洽吧。在伯父的那個世界里,他一定是比在世時更為安然和快樂,不愿讓我們為他悲傷和掛念。
祝我的家人們平安健康,家族昌盛,幸福生活。
九重臺發布
庚子年正月初三
伯父過世的哀悼詞 篇2
尊敬的同鄉,尊敬的來賓,尊敬的親戚:
今天我代表我全家在此深情謝謝你們在百忙中前來這里給我們敬愛的伯父追悼送別,開追悼會。
2月24日我伯父忽然中風醫治無效,于4月3日,19點30分倒霉在家病逝,享年79歲。
人生中最痛苦,最傷心,是痛失親人。在歷史長河中他度過不平凡的幾十年春夏秋冬。從我伯父4歲,我的祖父遠洋海外,一直沒有消息,從我伯父11歲,我的祖母病危無錢救治,離他而去。他的倒霉童年,少年,托靠親人,維持極困難的生活,伯父僅之念半年書,但是他可以寫信看報紙。
他們父子相隔31年在1965年才在歐洲荷蘭相聚。然后我伯父開餐館幾十年,一直敬業持家,刻苦刻苦的可貴精神,讓我們深深打動在懷。
在他安度晚年,他一直很健康,每星期我們的小孩在他家溫馨相聚晚餐,飲茶,樂在其中,一家4代共聚美好時光。
他病危在醫院,我伯父的好朋友經常來探望他,慰藉他,我的荷蘭祖母,叔叔,姑姑,經常來看望,一陪就好幾個小時,我們給他的愛,多幺希望他能康復。遺憾的是您沒有欣賞到晚霞的美麗——夕陽紅。哪天摔倒,您努力為病魔博斗,我們看在眼里,握著您的手,您的一呼一吸,血脈相連,我們好心痛,多幺無奈,今后您不能夠站起來,離開我們,您的聲音永遠在我們的耳邊響著,您的慈愛容貌永遠在我們的眼前,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此時現在最孝敬的心,最美的語言,都很慘白。爸爸,人無完美,總是留很多遺憾,即日我們懷著極悲痛的心情深切悲傷我們尊敬的伯父,緬懷您老人家教敏,希望您老人家放心走,在此我們大眾祝您一路走好,天國一方有您的親人,爸爸,在天之靈歇息吧!
伯父過世的哀悼詞 篇3
已經是初冬了,天氣一天天的涼了。我的心情也如同這布滿陰霾的深圳天空,讓人郁悶而心生悲涼。
昨天晚上很難受,一直在噩夢和揪心中煎熬!早上孩子一起來問我,昨天晚上為什么哭了?我告訴孩子,我做了個噩夢。其實昨天我伯父去世了。得知伯父駕鶴西去的消息,頓時心臟刺痛,神志恍惚。雖然伯父生病很長時間了,但我一直都在盡量寬慰我自己,伯父他會好起來的。想不到他還是離開了我們。他走過了年漫漫xx人生路,他累了。伯父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的親人,離開了他的朋友。從此我們失去了一位慈善的伯父,這是我們家庭的一大損失。而今,伯父與我們已是陰陽兩相隔,這種悲傷難過的心情令我難以言表。
伯父的一生是歷經坎坷、飽經風霜的一生;是勤勞儉樸、艱苦創業的一生;是平凡無奇、樸實無華的一生;是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的一生;是善良賢明、通情達理的一生;是和親睦鄰、樂善好施的一生。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沒有留芳百世的偉業,但他的人格力量和優秀品德,永遠激勵著子孫后代,他的音容笑貌永遠活在子孫心中。伯父是一位忠厚、老實、勤勞的人,一生沒過一天好日子。伯父是位稱職的兄長,我爺爺去世的早,他自己還沒有成家,就先給我父親成家,(把你手機上的資料整理到此處)每當我想到這點,總也禁不住淚水漣漣……
因我是長侄女,自然視我如掌上明珠,寒冷的冬天,伯父從外面回來,我們姐妹幾個便歡呼雀躍,伯父會讓我們將一雙小手伸進他毛衣里取暖(那時候農村窮,沒有什么取暖工具)。還時不時地能從荷包里掏出幾顆糖分給我們吃,這些簡單的快樂卻總讓我記憶猶新。
伯父的一生仿佛就是給我們姐妹幾個打工的,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大,無償地供我們吃、穿、住,供我們上學讀書。為了我們,他幾乎是沒日沒夜地想方設法去掙錢,累得過早地背都駝了,平日里他省吃儉用,因煙癮過大,每天抽兩包,盡抽劣質煙。這些肯定與他后來得病有關聯。現在每當想起這些,我心如刀割。伯父為了我們,你為何如此地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伯父”這兩個字已好久不從我嘴里喊出來,此時此刻我好想站在伯父的墳前放聲地喊幾聲……
老人還是訣別了這個世界,在他的一生中經歷過饑寒交迫,體味過傷感別離,在辛勞和汗水的洗禮中飽經滄桑,這些都是我敢肯定的,這也如同我的父親,x個兒女讓他嘗盡了人世間所有的辛酸和苦痛!
伯父,你能聽到侄女的呼喚嗎?我雖敬重你,但我又“恨”你,你讓我深切地感到女欲養而親不待,(欲養而親不待——是一句成語,意思是我現在想撫養你,可是你卻不在了,看完了刪除,不要發表)讓我帶著遺憾痛苦地生活著,為什么不給我一個盡孝的機會,就這么匆匆地走了呢?
我知道各地風俗迥異,但共同的是要表達出對親人離去的悲戚心情,我也只能在數千里之外讓我的堂兄弟代我叩首作揖敬獻花圈!
友人安慰我說老人歸去是辭別哭痛,迎接天堂幸福,不要過分傷悲之類的話語。然而,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誰像我一樣,有著如此戚戚的的情感?還有誰像我一樣,能夠哭得悲傷,痛得徹骨的宣泄?我知道,再多的淚水也趕不走心中的悲痛,再多的語言也替代不了沉重的愛,我只有祝愿九泉之下的伯父好好安息!!親人已仙游,未呈兒孫福。游魂于千里,如何度思量。
辛丑初春,噩耗如雷。任家長子,登第大伯。時令始替,駕鶴西歸。眼看年關,頓失春喜。先期未約,逝者悠悠;茶飯失味,生者惶惶。
秦嶺哀慟,渭水長泣。往日音容,閃現淚框;昔日教誨,縈繞耳旁。低頭抹淚,昂首尋覓;藍天浩浩,白云飄飄;伯父駕鶴,一路西去。
我與伯父,情深意厚。縱論古今,勝似忘年。慈悲仁者,眾信感懷;智慧師長,我輩榜樣。伯父精神,日月可鑒;生命之海,伯父永在。
我在去年寫《我和我的父親》系列文章中,在寫到關于長輩們的文字時,我是這樣讀懂伯父和伯母的。仝天我愿以這篇小文作為我對伯父永久的紀念。
首先要說的是登第伯。因為在他們那一輩里登第伯排行老大,所以我們這輩都叫他大伯。知道大伯早年的事情,還是在我小時候,我的父親零零星星告訴我的。父親說,解放前,在你伯十幾歲的時候,你爺花了三擔麥子的錢,買了張飛機票把你大伯直接送到復旦大學去求學。你大伯在復旦大學上學期間,接受了共產主義,加入了地下黨。后來中斷學業回岐山傳播馬克思主義,發展共產黨的地下組織。后來又參加北山游擊隊。后來就跟著解放軍走了。后來全國就解放了。再后來你大伯又去參加抗美援朝……這就是我小時候通過父親斷斷續續的說到對大伯的了解。這零零星星的話語,像一張張幻燈片,耀眼但不連貫。
后來我參加工作以后,對大伯的情況才算知道的稍微多了一些。知道他在湖北省軍區的政治部任職,好像一直是黨和軍隊的理論工作者,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政工干部。后來知道他去了解放軍報社,再后來去了中紀委,再再后來去了中央黨校,任了教授,直到離休。我對大伯的近距離接觸和了解,還是近十年間的事。大伯和大大離休后癡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研究與傳播,常奔走于全國各地的傳統文化論壇和各種研討會之間,路過和回到岐山老家的機會就多了,我與大伯的接觸就多了。這一時期,也是大伯和大大對我影響較大的時期。
大伯最最令我敬佩,對我思想和靈魂觸動最大的當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大伯從小信仰共產主義,從小加入黨組織并一生追隨中國共產黨,為黨的事業奮斗不止。這種對信仰追求的執著,這種對黨一以貫之的忠誠,這種為普羅大眾謀幸福永不停步的初心,彰顯了一個老共產黨員的本色與情懷。令我敬佩,是我黨之楷模。二是大伯從十幾歲就參加了革命,漂泊在外,戎馬一生,歷經血雨腥風,經受戰火洗禮,蒙受不白之冤,飽受生活磨難,嘗盡人間百味,但他始終沒有動搖對生活的希望與信念,沒有辜負生命的恩施與期望,他對所有人和事都報以善念,那怕偶爾上當受騙,也要用生命的最后時光踐行對善行的諾言。令我敬佩,是我輩之榜樣。三是大伯在他生命的晚年仍念念不忘的還是奉獻。在生他養他的家鄉楊柳村時常聽到鄉親們對他出資推動創辦〃幸福院”的嘖嘖稱贊;在傳統文化促進會的活動中仍能看到他和大大活躍的身影,為活動出謀劃策,為項目籌措善款;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各種學習分享會上,總能聽到他與大大一起現身說法的諄諄教誨與心靈感言;在救濟或幫扶或資助困難群眾的名單上,常能看到他與大大的名字和一串串飽含慈爰的阿拉伯數字。令我敬佩,是我老任家之驕傲。
從大伯和大大的身上,讓我看到了信仰與執著的力量,讓我看到了樂觀與豁達的力量,讓我看到了善念與奉獻的力量。透過這一切的一切,最終讓我看到的是一顆純凈善良的心。
過了鮐背之年的大伯,早已看淡了名利,看淡了得失,看淡了生死,看淡了人生。有時沏一壺熱茶,坐下來與大伯深度交流,我便會有頓悟的感覺。大伯走過的歲月,已裝下了近一個世紀的日月星辰,大伯已修煉成為一部人生大辭海,仔細拜讀,便懂人間冷暖,便知世事滄桑,便悟生命真諦。有時候我看著大伯和大大那滿頭的銀發,讓我仿佛看見了那高懸在藍天之上潔白無瑕的云朵,默默俯瞰著森林草原,靜靜守望著山川河流,將慈爰灑向大地,灑向人間。”
憑我對大伯的了解和理解,我為大伯撰下這樣的挽聯,以此表達我個人對大伯永久而誠摯的紀念。
拋富貴榮華,酷求真理拼革命,一身正氣勤奉公,命歸百年共產黨;沐周秦禮韻,癡講孝慈欲借花,兩袖清風苦修善,魂屬千古楊柳村。
侄兒: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