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擊地壓防治措施
沖擊地壓是威脅煤礦安全生產的重大災害之一。以下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資料,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沖擊地壓防治措施
(一)對上下平巷采取超前卸壓處理措施
工作面生產后,對上下平巷超前200m實施煤層鉆孔卸壓工作,始終將打鉆卸壓范圍控制在工作面超前壓力影響范圍以外。
1、在上巷上幫煤壁距頂板1.5米左右位置每隔10米打一深眼,進行卸壓爆破,炮眼與上幫煤壁呈13°打入,眼深15米;在上巷下幫煤壁距頂板1米左右處每隔5米打一深眼,進行卸壓爆破,炮眼向下扎角不小于13°打入,眼深15米;在下巷上幫煤壁距頂板1.5米左右位置每隔5米打一深眼,進行卸壓爆破,炮眼與上幫煤壁呈13°打入,眼深15米。打眼前先加固好附近支架,打眼人員相互配合一致,勻速推進,及時排出煤(巖)粉。
2、炮眼打好后,要逐眼裝藥、連線、放炮,每眼裝藥量為40節;第一個起爆藥卷裝在距眼底4米處,第二個起爆藥卷裝在距眼底7米處,眼內各個藥卷必須接壓,眼內炮泥封孔長度不少于4米,為了確保炮眼內藥包的完全引爆,炮眼采用連續偶合方式裝藥,采用雙雷管引爆,2個雷管采用并聯連接,每個眼單獨正向起爆。
3、放炮使用MFB-100型起爆器,一次起爆個數為1個。爆破時警戒線距離至少200m,躲炮時間不得少于30min。
如果煤層鉆孔順利鉆進12米則表明卸壓效果達到要求,否則應繼續爆破卸壓。
(二)解危措施
當電磁輻射儀監測到沖擊危險后,應立即對工作面沖擊危險區域實施爆破卸壓。
鉆孔布置方式: ⑴鉆孔布置在上平巷下幫時,鉆孔俯角沿煤層傾斜向下布置,孔口距頂板1.0m。⑵鉆孔布置在上或下平巷上幫時,鉆孔仰角沿煤層傾斜向上布置,孔口距頂板1.5m;卸壓孔深10米,間距5米。
炸藥用礦用乳化炸藥,每孔裝藥量為4Kg,用2發毫秒延期電雷管,正向裝藥起爆,每孔用三只水炮泥,其余用黃泥封實,單孔內并聯連炮,孔與孔之間串聯連炮。每次引爆3-5個卸壓孔,以提高卸壓效果。
(三)防護措施
1、必須對23090工作面上巷實行封閉管理,控制工作面生產人數。
2、平巷斷面收縮率大于70%時,應及時對巷道加強支護。
3、上、下平巷支護要可靠,有破網及失錨現象應及時處理。支柱要拴全防倒繩,并用8#鐵絲將頂梁掛在頂網上。
4、上、下平巷超前100m范圍內:人行道寬度不低于0.8m,巷道高度不低于1.8m;
5、平巷超前100m內全部使用軟管。
6、超前200m范圍內不準存放閑置物料;閑置設備及電纜架存放在平巷超前150m 范圍以外,并生根固定在巷幫上。
7、監測到有沖擊危險時要立即匯報調度室及有關領導,通知現場人員撤離危險區,并安排針對性的卸壓工作。
8、個體防護措施
(1)不得坐在巷道底板或物料上休息;
(2)不得在以下地點逗留:
①巷道高度不夠處;
②人行道安全間隙不夠處;
③錨桿失錨或其它支護薄弱地點;
④錨索下方;
⑤設備或物料附近;
⑥靠近鐵質管路處。
(3)嚴禁摘掉安全帽,進入工作面人員必須穿防護背心,戴高強頭盔。 沖擊地壓通常發生在煤礦開采時,是一種巖體中聚積的彈性變形所產生的勢能,在突然發生猛烈釋放的情況下,導致巖石破裂、爆裂并彈射出來的現象。沖擊地壓通常伴隨煤巖拋飛、巨響、氣浪。沖擊地壓輕則導致巖石脫落,重則會有明顯震感,它具有很大的破壞力,是煤礦災害之一。 2.2.沖擊地壓的危害
(四)、卸壓爆破鉆孔設計
(1)選擇爆破方式
在23090工作面前方煤體支承壓力峰值區以外的區域用爆破方法改變煤體結構,消除或減緩形成沖擊危險的條件,實行超前松動爆破應采用深孔爆破方法。
(2)爆破卸載的深度
為了保證安全,在采面前方和巷道周圍應有足夠寬的卸載保護帶。選擇爆破卸載的深度時,對采煤工作面前方,應等于保護帶寬度加工作面的進度。
沖擊地壓技術管理
1、要對各開采煤層進行煤層沖擊傾向性鑒定,并認真做好待采區段沖擊地壓危險性評價。
2、編制防治沖擊地壓專門設計。評價為有沖擊地壓危險性的區段,采區設計和掘進、采煤作業規程必須編制防治沖擊地壓的專門設計。
3、采用正確的開采方式和采掘生產工藝,必須要采用長壁后退式開采方法和全部跨落式頂板管理方法。
4、科學安排開采順序,應避免人為形成孤島、半孤島高應力集中區。
5、優化巷道布置:
1)、巷道應避免布置在支撐壓力峰值位置或構造應力影響帶內。
2)、采場巷道應布置在無沖擊或弱沖擊的煤層中或巖層中。
3)、采場之間應盡量采用無煤柱開采、沿空留巷或沿空送巷。確實不具備無煤柱開采條件的,應采取窄煤柱布置,與采空區留3—7m煤柱,盡量不布置在煤體邊緣10—40m的范圍內。
4)、采場開采范圍內不得布置與采煤工作面平行或幾乎平行的同層位上(下)山。如必須布置時。夾角應不小于15度。
5)、盡量增加采面走向長度和傾斜寬度,減少分區煤柱和階段煤柱。
6)、在構造應力影響范圍內,回采工作面不應垂直構造方向布置,應盡量與斷層面、向背斜軸等構造平行或減少夾角。巷道方向最好與構造應力作用方向一致,使巷道周邊應力分布較均勻。
7)、發生沖擊地壓后,必須及時組織有關人員到現場進行調查,對發生的征兆、發生經過、有關數據、破壞情況等進行記錄,并制定恢復工作的措施。同時組織專業人員對所發生沖擊地壓進行分析,以利進一步采取措施。
6、發生沖擊地壓后,要求及時探明井下:
1)、沖擊地壓事故發生的地點、波及范圍。
2)、通風系統破壞及瓦斯涌出情況。
3)、供水、供電、壓風系統破壞情況。
4)、災區坍塌、底鼓及堵埋人員情況。
5)、有無積水涌出情況等。
7、發生受傷人員,要積極組織人員進行現場急救,對輕傷人員進行簡單的止血包扎,對危重傷員經簡單醫療處置后,及時組織人員運送至地面。
沖擊地壓主動解危
1、凡預報確認有沖擊地壓危險或可能具有沖擊危險的區域,各隊必須立即采取解危措施進行解危處理。
2、解危處理措施應以煤層卸壓爆破法為主,躲炮距離應不少于150m,躲炮時間應不少于40分鐘。
3、對不具備采取煤層卸壓爆破解危措施的區段,應采取煤層卸壓注水、鉆孔卸壓、頂板爆破處理等解危措施進行處理。
4、對堅硬、不易跨落頂板還應采取強制放頂法進行解危處理,包括頂板預裂爆破、步距放頂和斷頂等。
5、掘進工作面和巷道等有沖擊地壓危險的地點,應采用大直徑鉆孔卸壓法進行解危處理。
6、解危實際效果檢驗。實施解危處理后,要由各隊負責按采區設計和采掘作業規程中規定的效果檢驗方法和相關規定進行實際效果檢驗。目前,應采用電磁輻射法、鉆屑法兩種方法同時檢驗,以確定解危效果。經效果檢驗,沖擊地壓危險未解除,不得恢復生產,必須重新采取相應的解危措施進行處理,與解危處理無關人員不得進入危險區。經效果檢驗,沖擊危險完全接觸后,方可恢復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