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扶貧幫困措施計劃(通用3篇)
村扶貧幫困措施計劃 篇1
根據縣委、縣政府的統一布置,我司今年駐村幫扶在鎮村。為全面貫徹執行縣委、縣政府推進新農村建設和農村扶貧開發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工作精神,結合鎮村的實際情況,特制定如下駐村幫扶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xx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圍繞新農村建設主題,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主線,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改善村容村貌為突破口,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幫助指導農民群眾解決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努力將該村建設成“產業旺、農民富、環境美、班子強”的文明祥和的新農村。
二、工作任務
1、幫助抓好村級組織建設增強村級組織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戰斗堡壘作用。指導該村深化“三級聯創”活動,深入開展“基層黨建紅旗單位”爭創活動。
2、幫助發展經濟和推進扶貧開發,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根據實際情況,指導該村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大力推進“一村一品”建設,拓寬農民增收的渠道和空間,并引導該村按照現代化農業要求開展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標準化的“養殖小區”和“種植基地”走規模化的農業產業化路子,搞好技術培訓、示范和推廣培育專業大戶,力爭培養l個特色主導產業。
3、幫助抓好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幫助該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和村莊人居環境,為該村接通自來水,根據該村的實際情況,免收自來水上戶費630元。指導搞好“三清三改”,實施“五通一氣”工程,使農戶住房院舍整潔,村內道路、水溝、池塘邊暢,欄舍人畜分離,雜物堆放整齊,垃圾定點處理,村內外干道、庭院、空閑地植樹綠化。
4、幫助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積極推進農村和諧社會建設,指導該村豐富文化生活,爭取有一個合適的文化場所,一個初級醫療防疫條件的村級衛生所。辦好一個宣傳欄,對村民開展方針政策、法律知識、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教育,倡導文明、科學、健康向上的新風尚。積極組織本單位副經理級干部與該村貧困戶開展“1+1”結對扶貧活動,增強扶貧效果,增進黨群干群關系。
三、保障措施
1、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5月下旬,我司幫扶工作組深入該村開展村建、扶貧的宣傳調查落實工作,重點宣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義、任務和要求,宣傳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原則和政策措施,宣傳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效和典型經驗,充分調動村民積極性,激發農民群眾建設家園和增收致富的熱情。
2、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責任。我司要把駐村幫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一把手親自抓,一名副經理領導具體抓,全面貫徹落實縣委、政府推進新農村建設和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精神,深入該村新農村建設第一線,掌握新農村建設的進展情況,加強指導和調度,及時幫助和協調新農村建設工作中的實際困難。
3、拓寬投入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原則,構建多元化投入機制,我司將盡快落實縣委、縣政府安排的幫扶資金,同時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爭取資金并動員社會有關人士參與該村新農村建設。
村扶貧幫困措施計劃 篇2
為促進我縣精準扶貧與生態保護建設緊密結合,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通過落實補獎政策,進一步鞏固草原保護建設成果,完善基本草原劃定和草原規范化承包,落實草原禁牧,減輕草原放牧壓力,遏制草原退化趨勢改善草原生態環境;調整牧草種植結構,擴大優良牧草種植基地建設,為減輕草場壓力、發展草業提供物質基礎;開展舍飼圈養,轉變草原畜牧業生產方式,提高畜牧業生產水平,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切實做到“禁牧不禁養、減畜不減肉、減畜不減收”。 到20xx年,全縣草原植被覆蓋率達到52%以上;20xx年達到53%以上,草原沙化、鼠害、超載過牧等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同時建立起生態循環型畜牧業服務體系,標準化養殖場種養結合循環發展比例達到50%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率達到80%以上,秸稈飼料化利用率較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綜合利用率達到70%以上。
二、主要工作
(一)全面落實草原獎補政策
1、實施禁牧補助
按照國家落實補獎政策的要求,用中央財政下達的禁牧補助資金對實施禁牧的農戶給予補助,20xx年—20xx年,根據草場生態功能恢復情況,繼續實施禁牧或者轉為草畜平衡管理。依據國家劃定對黃土高原區禁牧補助,每年每畝補助標準為2.95元。將禁牧補助資金通過惠農財政補貼“一冊明一折統”的方式,直接發放到戶。我縣46.71萬畝禁牧草原,每年禁牧補貼資金137.7945萬元,五年共計禁牧補貼資金688.9725萬元。禁牧補助資金通過惠農財政補貼“一冊明一折統”的方式,直接發放到戶。
2、實施牧草良種補貼
我縣人工種草核定補助面積40萬畝,其中多年生草留床29.1萬畝,一年生草地10.9萬畝。按照省上政策,對我縣已達到良種化的18.92萬畝多年生人工草地,按每畝每年10元標準,逐年發放。未達到良種化的10.18萬畝多年生牧草分五年改造完成良種化,每年改造2.04萬畝,按每畝50元標準,分2年補貼,第1年補貼30元,第2年補貼20元。對我縣已達到良種化的7萬畝一年生人工草地,按每畝每年10元標準,逐年發放。其余3.9萬畝一年生人工草地分五年改造成多年生牧草,每年改造0.78萬畝,按每畝50元標準,分2年補貼,第1年補貼30元,第2年補貼20元。我縣人工種草每年補貼資金400萬元,五年共計補貼資金20xx萬元。
(二)加快推進畜牧業生態循環建設
進一步優化畜禽養殖環境,從源頭上做好規模養殖小區(場)廢棄物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工作,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循環發展。
一是科學規劃,積極推進畜禽養殖小區(場)污染治理。要加強與環境保護,土地部門的協作,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要求,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明確禁養區、限養區、試養區區域范圍。新建的養殖小區(場)要嚴格執行前期環境評價,落實環保“三同時”制度,動物衛生監督所要加強檢查和指導,加大監管力度,重點對轄區內牛頭河流域和川道片區的規模養殖場(小區)環保制度建設和各項環保措施落實進展情況開展專項檢查指導。
二是積極探索推廣畜牧業種養結合循環發展模式,重點研究和推廣畜禽養殖——果蔬生產、畜禽養殖——沼氣生產——果蔬生產和畜禽養殖——糞尿有機加工——果蔬生產等三種結合方式。在糞尿的加工、運輸、貯存、施用等關鍵環節上進行技術研究和創新,學習外地先進經驗面對運輸車輛和田間糞肥臨時貯存池等設施建設給予正常引導支持。積極推廣各類協會、合作社、服務隊組織,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延伸產業鏈條,實現糞污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利用。
三是大力推廣秸稈青貯飼草化利用。以肉牛產業大縣建設為契機,以能繁母牛積極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加大秸稈利用力度,積極推廣全株玉米青貯微貯技術,充分利用豐富的秸稈利用率。通過2—3年的扶持建設,秸稈利用率達到60%以上。
四是大力推廣種草養畜模式。積極調整種植業結構,重點發展規模種草,積極鼓勵和支持養殖企業和草業公司通過土地流轉種植優質紫花苜蓿等優良牧草,實施草種養畜,降低飼草成本,增加養殖效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清水縣畜牧獸醫局成立以主要領導為組長、有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下屬單位為組員的全縣畜牧業精準扶貧生態環境支持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主要負責指導、協調精準扶貧生態環境支持推進過程中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謀劃、提出向上爭取的重大政策和項目;爭取國家和省、市在補助資金、項目和政策等方面給我縣更大的支持,推進落實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建立聯絡員制度,做好循環經濟相關工作的聯系和溝通;梳理并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安排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建立循環經濟工作月報制度。
(二)加強協調配合。積極協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健全畜產品安全監管體系,研究促進精準扶貧生態環境支持的保障措施,大力推行切合實際的畜牧業發展循環經濟,同時要積極福利引導社會資金投入規模養殖污染廢棄物處理和綜合利用,對在污染物處理上開展試驗示范,生物發酵、無害化集中處理的,優先給予扶持獎勵。
(三)加強技術支撐。加大對畜牧業循環經濟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力度,鼓勵有關科研單位與高校院校、企業加強產學研用結合,,共同研究解決在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等方面的技術問題,突破畜牧業循環經濟產業鏈各環節的技術瓶頸。組織畜牧業循環經濟發展專家咨詢服務團隊,培育和扶持一批為發展畜牧業生態循環經濟提供規劃、設計、建設的專業化服務隊伍。
(四)加強宣傳培訓。要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雜志、互聯網等新聞媒體,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普及循環經濟知識,梳理社會循環經濟理念,宣傳典型案例,推廣示范經驗。
村扶貧幫困措施計劃 篇3
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雙到”辦的指導和關心下,根據《云安縣畜牧獸醫漁業局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規劃方案》的工作部署,我局在南盛鎮四坑村扶貧開發“雙到”工作順利開展,并取得一定成效。現將上半年扶貧開發“雙到”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繼續加強組織領導,方案切實可行。鑒于局人員和工作的變動,我局對扶貧開發“雙到”工作領導小組進行了調整,并對局干部職工結對幫扶對象作了調整,繼續對四坑村19戶貧困戶實行跟蹤幫扶,鞏固脫貧成效,對于未脫貧的貧困戶,加大扶持力度,確保扶貧開發各項工作扎實有效開展。
(二)進村入戶,落實幫扶措施。今年上半年,我局先后兩次分兩批組織局全體干部職工和駐村工作組對四坑村19戶貧困戶進行逐家逐戶上門走訪,深入調查了解各人結對幫扶貧困戶的情況,認真填寫《幫扶記錄卡》,跟進落實具體幫扶措施。
(三)舉辦種養技術培訓班。3月29日,我局邀請云城溫氏畜牧有限公司盤修燦副經理及有關技術員到四坑村委召開一期種養技術培訓班暨溫氏肉鴨養殖合作推介會,共32戶參加了培訓班,在培訓班現場發放《種養實用技術》、《云安縣金融扶貧基金小額擔保貸款管理辦法》、《溫氏肉鴨養殖合作宣傳資料》等宣傳資料共60份。通過多渠道發展項目,積極鼓勵貧困戶通過勞動脫貧、生產致富,進一步扭轉村民“等、靠、要”及不勞而獲等落后思想觀念。
(四)發放扶貧物資。6月17日,在四坑村委召開扶貧物資發放會,為每戶貧困戶發放價值500元的化肥、農藥等農資一批,共款9500元。
(五)召開研判會。6月20日和7月18日,局駐村工作組會同鎮協調小組、村委干部、貧困戶代表在四坑村委召開研判會,結合當前扶貧工作遇到的困難和貧困戶反映的問題,認真開展研判,及時提出解決辦法及制定相關工作措施,幫助貧困戶解決困難。
(六)積極開展愛心助困,促進社會和諧。20xx年1月24日(春節前夕),我局曾憲權局長帶領駐村工作組到四坑村委開展春節慰問活動,為四坑村19戶貧困戶共送上價值9959元的生活物資;在今年的“濟困日”我局單位及個人共捐資13100元,為扶貧開發工作獻上個人一份力。
二、下一階段工作
(一)加快危房改造進度,多渠道籌集資金,為需要危房改造的貧困戶建好新房子,改善他們居住環境。
(二)加快推廣與溫氏合作養殖肉鴨項目,制定切實可行措施,力爭有意向與溫氏合作的貧困戶都參與肉鴨養殖項。
(三)進一步加大對貧困戶種養扶持,加強對貧困戶種植柑桔技術培訓和農資的扶持,提高柑桔的產量和質量,使貧困戶實現穩步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