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活學習總結范文(精選3篇)
大學生活學習總結范文 篇1
從中學到大學,是人生的重大轉折,大學生活的重要特點表現在: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學習上要求高度自覺。尤其是學習的內容、方法和要求上,比起中學的學習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要想真正學到知識和本領,除了繼續發揚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外,還要適應大學的教學規律,掌握大學的學習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大學的學習既要求掌握比較深厚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還要求重視各種能力的培養。大學教育具有明顯的職業定向性,要求大學生除了扎扎實實掌握書本知識之外,還要培養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特別注意自學能力的培養,學會獨立地支配學習時間,自覺地、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還要注意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為將來適應社會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大學學習的主動性特點
大學學習與中學學習截然不同的特點是依賴性的減少,代之以主動自覺地學習。大學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的內容是既傳授基礎知識,又傳授專業知識,教育的專業性很強,還要介紹本專業、本行業最新的前沿知識和技術發展狀況。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比中學要大為擴展。課堂教學往往是提綱掣領式的,教師在課堂上只講難點、疑點、重點或者是教師最有心得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就要由學生自己去攻讀、理解、掌握。大部分時間是留給學生自學的。因此,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本領。大學的學習不能象中學那樣完全依賴教師的計劃和安排,學生不能只單純地接受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揮自己在學習中的潛力。這種充分體現自主性的學習方式,將貫穿于大學學習的全過程,并反映在大學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學習的自主安排、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的自主選擇等等。
自學能力的培養,是適應大學學習自主性特點的一個重要方面,每個大學生都要養成自學的習慣。正如錢偉長所說:一個人在大學四年里,能不能養成自學的習慣,學會自學的習慣,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能否學好大學的課程,把知識真正學通、學活,而且影響到大學畢業以后,能否不斷地吸收新的知識,進行創造性的工作,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當今社會,知識更新越來越快,三年左右的時間人類的知識量就會翻一番,大學畢業了,不會自學或沒能養成自學的本領,不會更新知識是不行的。因此,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是大學生必須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進行終身學習的基本條件。 在學習方法的選擇上,大學生更應發揮自主性,一般來說大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形式有四種:按教育大綱規定的課堂學習活動;補充課堂學習的自學活動;獨立鉆研的創造性活動;相互討論、相互啟發的學習活動。在各種不同的學習形式中,都要發揮學習的自主性,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于自己的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大學的學習,不再是去死記硬背老師所講的內容,而是按照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專業要求,選擇、吸收有用的知識。在方法上要自主選擇,靠自己去理解和消化所學的知識。
二、專業性與綜合性相結合的特點
大學教育具有最明顯的專業性特點。從報考大學的那一刻起,專業方向的選擇就提到了考生面前,被錄取上大學,專業方向就已經確定了。四年大學學習的內容都是圍繞著這一大方向來安排的。大學的學習實際上是一種高層次的專業學習,這種專業性,是隨著社會對本專業要求的變化和發展而不斷深入的,知識不斷更新,知識面也越來越寬。為適應當代科技發展的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的特點,這種專業性通常只能是一個大致的方向,而更具體、更細致的專業目標是在大學囚年的學習過程中或是在將來走向社會后,才能最終確定下來。因此,大學在進行專業教育的同時,還要兼顧到適應科技發展特點和社會對人才綜合性知識要求的特點,盡可能擴大綜合性,以增強畢業后對社會工作的適應性。一般來講,專業對口是相對的,不可能達到專業完全對口,這樣,在大學期間除了要學好專業知識外,還應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和愛好,選修或自學其他課程,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為畢業后更好地適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矗
大學生活學習總結范文 篇2
大學生活是人生最精彩的一部分,也是走向職業路的根基。四年過去了,以下是一位優秀大學生的四年大學生活自我鑒定資料,請閱覽:
大學自我鑒定:大學生活在忙碌中悄然過去,成為人生美好記憶的一部分。當中有成功的喜歡,有失敗的失落。但卻把我培養成一個現在的大學生,使我在各方面的綜合素質都得到了提高,為以后的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我認真學習各種專業知識,發揮自己的特長;挖掘自身的潛力,結合每年的暑期社會實踐機會,從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協調組織和管理能力。
學習方面,我覺得大學生的首要任務還是學好文化知識,所以在學習上我踏踏實實,一點也不放松。我認為好的學習方法對學好知識很有幫助,所以在每次考試后,我都會總結一下學習經驗。一份耕耘一分收獲,每每看到自己可喜的成績,我就會感嘆只要你有決心,沒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對于我們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學生來說,光光學好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利用課余時間經常閱覽計算機類的書籍,并參加了軟件測試工程師的培訓并取得高級工程師證書,成績優秀。我認為學習是學生的職業,這份職業同樣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在當今這個快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我們只有不斷汲取新知識,才不會落伍。
學習固然重要,一個人能力的培養也不容忽視。四年的大學生活給了我很多挑戰自我的機會,如系學生會的競選。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我結交了一些很好的朋友,學到了為人處事的方法,鍛煉了自己的能力。這些經歷使我明白有些事情如果嘗試了,成功的機會就有一半,如果不去嘗試,成功的幾率只能為零。機會來臨時,我們就要好好地把握住。
四年的大學生活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回憶,我邁步向前的時候不會忘記回首凝望曾經的歲月。
大學生活學習總結范文 篇3
我國民法典創造性迭出,其在抽象理念、宏觀結構、立法技術、微觀制度設計等諸多方面具有鮮明特色,為人類法治文明的發展與進步提供了中國經驗、貢獻出中國智慧。
體系結構上的貢獻。我國民法典通過使人格權、侵權責任獨立成編,貢獻出一個嶄新的民法典編纂結構。在歷史上,法國民法典建立的“三編式”(人—財產—取得財產的各種方法)結構、德國民法典建立的“五編式”(總則—債權—物權—親屬—繼承)結構具有范式意義并產生了廣泛影響。我國《民法典》建立了由“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構成的“七編式”的獨特結構,這是一個極富原創性的新結構,為其他國家編纂民法典提供了可資參酌借鑒的新樣本。
立法技術上的貢獻。傳統大陸法系國家民法典未對民法基本原則進行集中或系統的直接表達,我國民事立法歷來比較重視立法的價值宣示功能,各法在法律文本中明確規定該法領域的基本原則,已成為一種立法傳統。民法典詳細規定權益保護、平等、意思自治等8項基本原則,進一步鞏固了這一傳統。這種重視價值宣示功能、全面列舉基本原則的立法技術構成了我國的立法優勢,已開始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產生影響。
抽象理念與具體制度上的貢獻。僅以民法典有關環境保護的理念及制度為例。面對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民法典秉持綠色理念,不僅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基本原則(第9條),而且設計了一系列精細制度,如業主的保護義務(第286條第一款規定)、用益物權人的保護義務(第326條規定)、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時的保護義務(第346條)、合同履行中的保護義務(第509條第三款)、債權債務中止后的回收義務(第558條)、出賣人包裝時的保護義務(第619條)、出賣人的回收義務(第625條)、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責任(侵權責任編第七章)等,由此建構出一套較完整融貫的制度體系。這是當今世界有關環境保護最先進的民法制度系統,是我國民法典對世界民事立法作出的重要貢獻。
只有在中國豐富的社會實踐、悠久的歷史傳統所形成的深厚土壤中才能誕生出中國人自己的民法典。這部凝聚著中華民族古今智慧、洋溢著中國特色和時代氣息的民法典,為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奠定了堅若磐石的厚重基礎,成為實現民族復興、走向繁榮昌盛的“國之重器”;它致力于解決時代問題、充分反映二十一世紀時代特征,必將以其提供的中國方案裨益人類法治文明。